[实用新型]一种料夹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38207.5 | 申请日: | 2008-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5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永生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B66C1/58 |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元生 |
| 地址: | 244000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步及一种料夹,尤其是一种机械式自动料夹。
背景技术
料夹是工厂常用的一种夹持工具。工厂主要用料夹来夹持块状物体,然后通过行车提升后进行位置的转移。现有的料夹如图1所示,它是由二个夹手交叉后呈“X”形状铰接,在二夹手上连接钢绳,使用时钢绳挂在行车的钩子上,然后由二名操作人员分别从抓住固接在夹手上的把手,使夹手张开,当物体进入开口内,操作人员放开把手,行车钩子上升,这时夹手将夹住物体,即可实现物体在行车的移动下转移。上述的夹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但它的缺点是由于需要多人人工操作,因此生产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同时由于需要人工辅助操作,给工厂的安全生产带来较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的料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料夹,其特征是它包括夹持机构、夹手控制机构及钩环,夹持机构包括四个夹手、四个连接板及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每两个夹手相对交叉并在交叉点转动联接在第四转轴的两端,第四转轴两端位置相同的夹手分别与连接板共同转动联接在第二转轴及第三转轴的两端,转轴同侧的两个连接板转动联接在第一转轴的两端;所述的夹手控制机构包括导杆、两个钩子、上锥形套和下锥形套,两个钩子对称转动联接在第一转轴的下方,在第四转轴上设有通孔,通孔内固接有安装管,上锥形套固定在安装管的上端,下锥形套套装在安装管上,在第一转轴的下方还活动联接有导杆,导杆的下端位于安装管内;在第一转轴上转动联接有钩环。
采用上述方案,当需夹取物料时,把钩环挂在行车的主钩上,主钩下降,料夹在主钩及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夹手及连接板张开,料夹高度下降,由于有导杆的导向作用,保证下降不偏离,当下降到一定高度时,两个钩子首先接触到上锥形套,沿上锥形套继续下滑,越过上锥形套,这时行车主钩上升,料夹的两个小钩随着上升,两个小钩首先钩住上锥形套,使上锥形套随着小钩上升,上锥形套将拉动第一转轴上升,使两夹手张开,行车行走到被夹物料处,物料置于两夹手内,行车的主钩再次下降,越过下锥形套后再上升,两小钩钩住下锥形套一道上升,当下锥形套遇到上锥形套时停止,两个小钩沿下锥形套表面滑过上、下锥形套,随着行车主钩的继续上升,两夹手将夹住物料,行车行走即可送到指定地点,实现自运夹取,放开物料时重复前面张开的动作。
为增大夹手的夹持面积,在位置相同的两个夹手内侧固定有角钢。这样既可起到增大夹持面积的作用,也可对一侧的两个夹手固定。
为使料夹能够夹取不同的物料,所述的上锥形套是通过螺纹联接在安装管上。这样可通过调节上锥形套的位置,达到调节夹手张开的开口大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夹取物料时无需人工辅助,因此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无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1、角钢,2、夹手,3、第四转轴,4、第二转轴,5、连接板,6、销轴,7、钩环,8、第一转轴,9、连接板,10、导杆,11、第三转轴,12、上锥形套,13、钩子,14、螺母,15、安装管,16、下锥形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料夹,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夹持机构、夹手控制机构及钩环7,夹持机构包括四个夹手2、四个连接板5及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4、第三转轴11和第四转轴3,每两个夹手相对交叉并在交叉点转动联接在第四转轴3的两端,用螺母固定。第四转轴3两端位置相同的夹手2分别与连接板5共同转动联接在第二转轴4及第三转轴11的两端,并用螺母14固定位置。转轴同侧的两个连接板转动联接在第一转轴8的两端,并用螺母固定位置。
夹手控制机构如图2所示,它包括导杆10、两个钩子13、上锥形套12和下锥形套16,两个钩子13对称转动联接在第一转轴8的下方,在第四转轴3上设有通孔,通孔内固接有安装管15,上锥形套12螺纹联接固定在安装管15上端,下锥形套16套装在安装管15上,在第一转轴8的下方还转动联接有导杆10,导杆10的下端位于安装管15内;在第一转轴8上转动联接有钩环7。钩环7通过销环6实现连接。两个夹手2内侧固定有角钢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永生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市永生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8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