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越传纸吸风轮给风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7611.0 | 申请日: | 200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75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佑民;刘笑军;吴吉华;陈铁苟;李祖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21/00 | 分类号: | B41F21/00;B65H5/22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100044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越 传纸吸 风轮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风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超越传纸吸风轮给风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机超越传纸方式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之一、而吸气轮式的超越传纸方式又是目前国内外印刷机上应用最广泛的传纸方式,但其吸风控制机构的结构复杂(每台机器4—6个吸气轮、每个吸气轮都单独由一套铜套活塞机构利用活塞在铜套内的不同工作位置来控制吸气轮的吸风和停风、活塞的滑动又通过连杆、摆臂、摆臂支架、凸轮等传动机构来传动)、维修繁琐、但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不能使用润滑剂润滑,又要靠负压风来完成工作,极易使灰尘、纸屑等杂物进入机构内部,而铜套活塞的摩擦面积较大,经过一定的工作时间后其内部极易造成堵塞甚至导致机构磨损严重,进而造成传纸吸风轮工作时间不同步,严重影响传纸的精度和纸张定位精度,导致印品套印规格差。每次维修拆下该结构来分析发现不是铜套磨损严重造成漏风就是活塞连杆与活塞铰接孔被磨成椭圆形两种情况造成吸风效果差
(漏风)或根本无吸风(活塞动作不到位)。而且只要一只吸气轮出现风小或无风的情况,就需整个拆下维修,每次维修所需工时约需8小时/4人,平均每连续工作四个月到半年就需拆下更换一批铜套、活塞。既费维修成本和工时又费人力还严重影响机台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越传纸吸风轮给风控制装置,该装置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控制精确、经久耐用、维修方便的超越传纸吸气控制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定位系统主动轴、吸风控制凸轮、传动滚轮、支承摆杆、支承轴、定位摆杆、滚轮、传动摆杆、总吸气控制阀芯、开关轴、总吸气控制阀座、总进气管接口、总气管、支路吸气调节阀、气路通道、活塞套座、弧形吸气块、堵头、吸气轮轴、吸气轮、吸气孔,气路通道固定座,其特征是定位系统主动轴连接吸风控制凸轮,吸风控制凸轮连接传动滚轮,传动滚轮连接支承摆杆,支承摆杆连接支承轴,支承轴连接定位摆杆,定位摆杆连接滚轮,滚轮连接传动摆杆,传动摆杆连接总吸气控制阀芯,总吸气控制阀芯连接开关轴,开关轴连接总吸气控制阀座,总吸气控制阀座分别连接总进气管接口和总气管,总气管连接支路气路通道,支路气路通道上有支路吸气调节阀,支路气路通道连接活塞套座,活塞套座分别连接堵头和弧形吸气块,弧形吸气块连接吸气轮,吸气轮连接吸气轮轴,吸气轮上有吸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由于采用了较简单的控制技术和结构,机器的维护和维修减少、调节更简单方便、控制更精确、故障率大大降低;2、该装置用于印刷机上,可以省去维修更换吸气轮铜套活塞机构时的大量配件成本、人力和工时;3、吸气轮风量和给停风时间的调节,明显降低工人工作强度,提高机器效率。4、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风量大、控制精确可靠、故障率低、效率高、调节和维修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吸气控制阀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吸气控制阀装置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吸气控制阀装置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吸气控制阀芯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吸气控制阀芯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吸气控制阀芯俯视图。
在图中,1、定位系统主动轴 2、吸风控制凸轮 3、传动滚轮 4、支承摆杆 5、支承轴 6、定位摆杆 7、滚轮 8、传动摆杆 9、总吸气控制阀芯 10、开关轴 11、总吸气控制阀座 12、总进气管接口 13、总气管 14、支路吸气调节阀 15、气路通道 16、活塞套座 17、弧形吸气块 18、堵头 19、吸气轮轴 20、吸气轮 21、吸气孔 22、气路通道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定位系统主动轴1、吸风控制凸轮2、传动滚轮3、支承摆杆4、支承轴5、定位摆杆6、滚轮7、传动摆杆8、总吸气控制阀芯9、开关轴10、总吸气控制阀座11、总进气管接口12、总气管13、支路吸气调节阀14、气路通道15、活塞套座16、弧形吸气块17、堵头18、吸气轮轴19、吸气轮20、吸气孔21,其特征是定位系统主动轴1连接吸风控制凸轮2,吸风控制凸轮2连接传动滚轮3,传动滚轮3连接支承摆杆4,支承摆杆4连接支承轴5,支承轴5连接定位摆杆6,定位摆杆6连接滚轮7,滚轮7连接传动摆杆8,传动摆杆8连接总吸气控制阀芯9,总吸气控制阀芯9连接开关轴10,开关轴10连接总吸气控制阀座11,总吸气控制阀座11分别连接总进气管接口12和总气管13,总气管13连接支路气路通道15,支路气路通道15上有支路吸气调节阀14,支路气路通道15连接活塞套座16,活塞套座16分别连接堵头18和弧形吸气块17,弧形吸气块17连接吸气轮20,吸气轮20连接吸气轮轴19,吸气轮20上有吸气孔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76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