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双侧向弯曲的针织经编带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7234.0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66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洪大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1/00 | 分类号: | D04B21/00;D04B21/20;A44B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向 弯曲 针织 经编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扣具配合使用的针织经编带,尤其涉及一种两侧都能被适度侧向弯曲而不会变形的针织经编带。
背景技术
在服饰中常在上衣设置扣子与扣眼,作为左、右襟结合之用。近年来休闲风逐渐盛行,方便扣合、解扣的塑胶制公、母扣具被接受度大增,再加上休闲风逐渐盛行,因此在休闲服饰中已常见以此类的公母扣具来取代传统的扣子。
而传统设置公、母扣具的方式是将公、母扣具以超音波等方式熔接在一带体上形成扣具带,再将扣具带车缝在服饰欲开合的部位,而可藉由公、母扣具来达到使服饰开合的效果。
由于一般的带体并不具有可侧向弯曲的能力,若将所述等扣具带车缝于需要侧向弯曲的部位;如:服饰相对于人体的鼠蹊部位或腋下部位等位置;则会使扣具带产生皱折,进而影响服饰的美观程度及穿着的舒适性。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虽已有可侧向弯曲的经编带被研发出来,但这一类的经编带都是针对配合拉炼所设计的,如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告第312918号(用于拉炼的经编带)、及中国专利第2591060号(可侧向弯曲的拉炼用经编带)等。在这些专利中,虽然经编带的织线构造有不同之处,但却同样都在经编带的一侧边设置强度较佳但不太有伸缩性的车缝区来让拉炼车缝,而相对的一侧则为纵向可被拉伸的部位,如此的设计并不适合于公、母扣具的设置,而且仅能单侧弯曲的织线结构,亦无法符合双向任意弯曲的需求,因此无法用来解决前述设置公、母扣具的扣具带会产生皱折的相关问题。
再者,前述两个专利公告案的技术虽可达成侧向弯曲的作用,但其相对于车缝区的可纵向拉伸的部位的织线结构较为单薄,而容易在被弯曲后于布边产生不平整的问题,这样的经编带若被使用于服饰的内里部份,或许还不致于影响美观的问题,但若运用在服饰的外部,则同样会产生影响服饰美观程度的问题。
尤其目前轻柔、服贴的休闲服饰大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如何设计出能符合人体工学作双向任意的弯曲的扣具用针织经编带便成为本实用新型的首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公、母扣具用的固着区设置于中段位置而可双侧向弯曲的针织经编带。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通过强化所述经编带两侧布边而可在双向任意的弯曲时保持所述经编带的平整度。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双侧向弯曲的针织经编带,其包括若干第一织线、若干第二织线与第三织线;
各所述第一织线分别沿所述经编带的经向,以一右一左相隔预定距离的方式循环交错延伸,在所述经编带上形成预定个数的条贯;
各所述第二织线分别沿所述经编带的经向,以一左一右相隔预定距离的方式循环交错延伸,在所述经编带上形成预定个数的条贯,且所述第二织线左右循环绕所横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织线左右循环绕所横跨的距离,并且位于所述经编带两侧边的各所述第二织线由数条织线共同环绕所形成;
所述经编带具有三条以上的第三织线,所述第三织线设置于所述经编带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三织线沿所述经编带的经向以连续环绕并成炼环状的方式,分别在对应的条贯上延伸,而形成具有预定宽度且沿所述经编带的经向延伸的一固着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供公、母扣具设置的固着区设置于经编带的中段位置,使所述经编带两侧具有较佳的可挠性与展性,进而达到便于双侧向弯曲的功效。
再者,位于所述经编带两侧边的第二织线由数条织线共同环缭所形成,能提高两侧布边的强度,让针织经编带作双向任意的弯曲时仍能维持其平整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各织线个别缭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纹路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经编带配合扣具实施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经编带配合扣具实施的状态示意图二;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纹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经编带-1、1a;第一织线-21、21a;第二织线-22、22,、22a;第三织线-23、23a;固着区-3;扣具-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B,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可双侧向弯曲的针织经编带,主要包括以化学织维或棉纱等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若干条第一织线21、第二织线22与第三织线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7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洪水桩固定器
- 下一篇: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