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工位成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6683.3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38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柯贤坤;柯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贤坤 |
主分类号: | B30B1/38 | 分类号: | B30B1/38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2268***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工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多位串联气缸的双工位全自智能半自动成型机。
背景技术
倍力型气缸设有串联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单杠双作用气缸,且两个或多个活塞串联在一根活塞杆上,其输出推力为单个气缸的两倍或多倍,从而达到使用小气缸而获得较大输出推力的效果,常应用于气动压力机上,或应用于要求输出推力较大,而其安装空间又较小,不能增加气缸缸径,但允许增长缸体长度的场合。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制成2级、3级或4级倍力的串联气缸,但这种气缸的拉力仅相当于同缸径一个气缸的拉力。
多位型气缸也是一种串联形式的气缸,它是将2个或3个缸径向相同,而行程不同的气缸串联组合,并且每个气缸的活塞具有单独的活塞杆,这样就可使组合成的气缸在运动时,得到2个或3个工位,组合时应注意后动的气缸行程必须大于先动的气缸行程,否则无法达到预定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工位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设有电器箱、底座、上下支撑板螺母、下支撑板、左右模具夹紧板、加热板、加热板移动滑台、左右支撑柱、吊环、触摸屏、外壳、储气筒、直线导轨、左活动上下模板、右活动上下模板、左活塞杆连接法兰、右活塞杆连接法兰、左气缸、右气缸、左气缸外壳、右气缸外壳、红外线安全光栅、上支撑板和电磁换向阀。
左气缸由左串联气缸前端盖、左串联气缸后端盖、左串联气缸下活塞、左串联气缸上活塞、左串联气缸活塞杆、左串联气缸连接件、左导向套和左导向柱组成。左串联气缸前端盖设于左串联气缸活塞杆底部,左串联气缸上活塞设于左串联气缸活塞杆顶部,左串联气缸后端盖设于左气缸顶部,左串联气缸下活塞设于左串联气缸活塞杆上,左串联气缸连接件设于左气缸内,左导向套与左导向柱套接,左导向套设于上支撑板上。
右气缸的结构组成与左气缸相同,同样由右串联气缸前端盖、右串联气缸后端盖、右串联气缸下活塞、右串联气缸上活塞、右串联气缸活塞杆、右串联气缸连接件、右导向套和右导向柱组成。右串联气缸前端盖设于右串联气缸活塞杆底部,右串联气缸上活塞设于右串联气缸活塞杆顶部,右串联气缸后端盖设于右气缸顶部,右串联气缸下活塞设于右串联气缸活塞杆上,右串联气缸连接件设于右气缸内,右导向套与右导向柱套接,右导向套设于上支撑板上。
电器箱和储气筒固定在底座上,下支撑板设于底座上方,上支撑板设于下支撑板上方,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设于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
左气缸和右气缸分别固定在上支撑板的左、右两边,左活动上下模板由左活塞杆连接法兰与左气缸活塞杆的底部连接,左模具夹紧板设于左活动上下模板正下方的下支撑板上,直线导轨设于左活动上下模板和左活动上下模板下方与左模具夹紧板和右模具夹紧板之间,直线导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上,加热板移动滑台设于直线轨道上并位于左气缸与右气缸之间,加热板设于加热板移动滑台上,外壳与底座连接。
在外壳上可设有红外线安全装置。电器箱内可设有电器控制电路,电器控制电路由已有的可编程控制器、电磁换向阀、减压阀和气动三联件等元件、配件组成。
电器控制电路采用触摸屏及PLC配合电子换向阀、减压阀及气动三联件等控制部件。对成型机工作进行相应的控制,触摸屏及开始按钮,设于两工位中间。
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压缩空气工作,实现多倍力的转换功率,串联气缸采用气源作为动力,当电磁换向阀通电时,压缩空气经电磁换向阀进入串联气缸多段活塞上部腔体捏,气缸快速下压,使活动模板达到一定的压力,通过时间继电器延时达到保压得效果,当电磁阀换向时,气源进入串联气缸多段活塞下部腔体内,工作活动板归位。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转换来达到高压效果。并实现单人双工位操作,以达到节约人力资源、场地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设有电器箱1、底座2、上下支撑板螺母3、下支撑板4、左右模具夹紧板5、加热板6、加热板移动滑台7、左右支撑柱8、吊环9、触摸屏10、外壳11、储气筒12、直线导轨13、左活动上下模板14、右活动上下模板(在图中未标号)、左活塞杆连接法兰15、右活塞杆连接法兰(在图中未标号)、左气缸、右气缸、左气缸外壳21、右气缸外壳(在图中未标号)、红外线安全光栅25、上支撑板26和电磁换向阀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贤坤,未经柯贤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66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