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式插头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6195.2 | 申请日: | 2008-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22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刁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刁鹏程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连 平 |
地址: | 5181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插头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插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电器插头上使用的插头端子。
背景技术:
电器插头一类端子依使用国家的不同,而大致分为美日加体系、欧共体体系、大英国体系、以及中国体系四种。见图1至图3所示:电器插头1有双端子和三端子之分,其上的端子本体2呈圆柱状、矩柱状、或扁平状。见图4和图5所示的两种端子,传统的插头端子其端子本体2和连接部3是分别制造,最后用人工组装后铆合而成。这种结构型式不仅使得插头端子的生产工艺复杂、加工速度缓慢、生产成本增加,而且端子本体2和连接部3的结合强度不高,容易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分离,导致产品品质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良式插头端子,该插头端子具有生产工序简单、加工速度快、生产成本低、以及强度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式插头端子包括有端子本体和连接部,其中,所述的端子本体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
所述的端子本体为圆柱状、矩柱状、或扁平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端子本体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使得插头端子可以在成型机上一次性完成,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提高了加工速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端子本体的连接部的结合强度非常高,不会出现分离现象,从而又改善了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现有电器插头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电器插头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现有电器插头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现有的插头端子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现有的插头端子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端子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端子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端子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端子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附图6至附图9所示的几种插头端子(当然还有其它形状的插头端子,这里不再一一表示),其端子本体10和连接部20是通过挤压方式一体成型的。其具体生产方法如下:首先准备好合适尺寸和形状的坯料,之后,在坯料的前端套上与端子本体10形状对应的两端开口的模具,并用顶针从模具的后端顶住坯料(顶针前端可为平面状,也可在顶针前端面上成型与端子本体前端形状对应的凹穴),之后,挤压坯料伸出于模具前端的部分,使其变形而构成插头端子的连接部20。
需要说明的是:端子本体10和连接部20的结构和形状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几种,生产厂家可以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随意进行变更。
为控制插头端子的加工精度,挤压可分多次进行,模具内腔的尺寸则依次减小,假设端子本体10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6.3mm和4mm,允许公差为+0.0/-0.05mm,分三次挤压,则第一次挤压的时候模具内腔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6.1mm和3.8mm,挤压完毕后,顶针将端子从模具内顶出;第二次挤压模具内腔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6.2mm和3.9mm,完成挤压后,顶针将端子顶出模具外;最后一次挤压模具内腔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6.3+0/-0.05mm和4.0+0.0/-0.05mm,这样,最终得到的产品即为符合精度要求的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刁鹏程,未经刁鹏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6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防止电磁干扰的连接器模块
- 下一篇:芯片集成电路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