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刀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6040.9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97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铭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将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B1/02 | 分类号: | B26B1/02;B26B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燕秋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刀具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折叠刀。
背景技术
一般的折叠刀包含有一个刀柄与一个结合在刀柄上的刀。刀柄上设置有一个凹槽,当刀向内翻转后,刀刃可进入凹槽中,仅留刀背的一小部份在外面,供下次拉出刀用。另一种称为弹簧刀,刀可直线缩进刀柄内,并压缩弹簧。当要使用时,仅需按压刀柄上的按钮,让弹簧将刀弹出刀柄。
无论是折叠刀还是弹簧刀,刀柄的长度均须大于刀,这样刀尤其是刀尖可完全收容于刀柄中,以避免危险。实际上,刀柄的长度仅需适合手握持即可,太大或太小均有其缺点。然而,当刀的尺寸较大时,刀柄的尺寸也随之加大,不但会使重量增加,而且会影响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刀,刀柄的长度不需要随着刀的长度而增加,但收折后仍可包覆所有的刀刃与刀尖部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折叠刀,其包含有:一个刀柄,一设置于所述刀柄并能在一个使用位置与一个收折位置间移动的刀,其特征在于:一个设置于所述刀柄并能在一个展开位置与一个收合位置间移动的刀鞘。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刀柄上设置有一个弹性解掣部,当所述刀移动至所述展开位置后能抵靠着所述刀。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刀柄设置有一个导杆,其上套设有一个弹簧,所述刀鞘上设置有一个导孔。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正常状态下的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所述导杆的长度。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刀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扣接部与一个第二扣接部,所述刀鞘上设置有一个扣接件,当所述刀鞘移动至所述展开位置与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扣接件会分别与所述第一扣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部扣接。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扣接部为一长形孔,其一端具有一斜面。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刀鞘设置有一个挡部。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挡部上具有一斜面。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包含有一个推抵所述刀鞘略微向内的弹簧。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刀鞘具有一导块,所述弹簧顶抵在所述导块与所述刀柄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将刀移至收合位置时,刀鞘会先移至展开位置,以协同刀柄收容刀;当将刀移动至使用位置时,刀鞘可收入刀柄中,以减少整只刀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其中未显示第二内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但未显示第二内板与第二外板,且其中刀位于使用位置,刀鞘位于收合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但未显示第二内板与第二外板,且其中刀位于收折位置,刀鞘位于展开位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显示第二外板的凹槽、弹簧与刀鞘的第二导块之间的关系;
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显示弹性解掣件的作用,但并未显示第二内板与第二外板;
图7至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显示刀鞘的挡部与刀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刀主要是由一个刀柄10、一个刀鞘42以及一个刀62所组成。
刀柄10主要是由一个第一外板12、一个第一内板14、一个顶板16一个第二内板18以及一个第二外板20(如图4所示)并接构成。在第一内板14、顶板16与第二内板18之间形成一个开口向下的空间。顶板16的底面具有一个凹口,一个导杆22设置于该凹口中,其前端固接于顶板16,后端呈悬空状。一个弹簧24,套设在导杆22上,其在正常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导杆22的长度。第一内板14为一金属片,具有一个第一扣接部26与一个第二扣接部28,二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扣接部26为长形孔,且该长形孔的前侧面上设有斜面30。而第二扣接部28为凸部。在第二扣接部28的前侧设置有一弹性解掣部32,其为第一内板14的一个自由端,正常状态下解掣部32略微向外翘,而可被向内按压(如图4、图5所示)。第二内板18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长槽,第一导槽34与第二导槽36。第二内板18还具有一缺口38,让弹性解掣部32暴露于外。第二外板20的内侧具有一凹槽40,对应于第二内板18的第二导槽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将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将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60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