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振动台短路环的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5569.9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15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638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振动 短路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试验用的电动振动台,具体涉及电动振动台磁缸或磁芯短路环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振动台是振动试验设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一般主要由磁缸、励磁线圈、动圈以及连接磁缸及动圈的悬挂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动圈主要由工作台面及绕制在工作台面骨架上的驱动线圈构成。振动台工作时,在励磁线圈中通入直流电流,则在台体的工作气隙中产生恒定的磁场;向位于工作气隙中的驱动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而产生交变的磁场,由于交变的磁场与恒定的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激振力,推动动圈在磁缸内围绕振动中心振动。
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磁路系统的等效阻抗也在增加,因此动圈等振动部件在线圈中的电流和驱动线圈受到的电动力将降低,由此将进一步引起动圈的工作频率上限降低。为了改变磁路系统的等效阻抗,通常在磁路系统的磁缸内侧和磁芯外侧装设短路环。振动台在增设短路环后,在高频率区域,可以有效地降低以电感为主的等效阻抗,从而提高输入电流并增大输出电动力,以扩展振动台的使用频率范围。
现有技术中短路环的固定安装方法是采用直接焊接的方式(如图1示),即在磁芯或磁缸90表面焊接一层导电率高的金属铜(且一般为电解铜)形成短路环91,来降低电动台的高频等效阻抗,尤其对于较大型的电动振动台来说,由于短路环及磁缸、磁芯的直径都比较大,直接在磁缸或磁芯表面焊接短路环在实际操作中十分不便,以焊接固定为例,需要首先对磁缸、磁芯加热到一定温度,如此耗时耗能,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焊接效果不佳,在焊接的表面容易产生裂纹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振动台磁缸或磁芯的短路环连接结构,该短路环与磁缸或磁芯间的固定连接操作方便,且连接效果可靠。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该短路环为铜线绕制或铜板卷曲而成的环状体,其固定连接于一环状连接件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环状连接件具有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且该环状连接件的第二表面的固定连接于电动振动台的磁缸或磁芯上。
所述短路环是通过气体保护焊接方式焊接固定于所述环状连接件上。
所述短路环是通过压接或电解涂敷,或者喷涂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环状连接件上。
所述环状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或者压接的方式连接于磁缸的内表面或磁芯的外表面上。
所述环状连接件的第一表面为其内侧表面,第二表面为其外侧表面,该内侧表面与短路环相固定连接,该外侧表面与磁缸相固定连接。
所述环状连接件的第一表面为其外侧表面,第二表面为其内侧表面,该外侧表面与短路环相固定连接,该内侧表面与磁芯相固定连接。
所述环状连接件为一法兰圈或锥形圈。
采用上述方案的电动台短路环的连接结构,短路环首先焊接于一环状连接件上,其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压接,电解涂敷或者喷涂等方式,且其中焊接方式以气体保护焊为优选,然后再将焊接在一起的短路环及环状连接件通过螺钉等固定连接于磁缸的内表面或磁芯的外表面上。这种短路环的固定连接结构连接可靠,且实际操作方便、快速,尤其对于较大型的电动振动台,克服了短路环直接焊接到磁缸或磁芯的困难,提高了短路环连接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电动振动台短路环连接于磁缸上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振动台短路环连接于磁缸上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电动振动台短路环连接于磁缸上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电动振动台短路环连接于磁缸上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振动台短路环连接于磁芯上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振动台短路环的固定结构,其包括一由铜线绕制或铜板卷曲而成的环状短路环1,一将短路环1固定连接于电动振动台磁缸2或磁芯5上(见图5)的刚性环状连接件。该环状连接件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法兰圈31或锥形圈32(如图4示),该法兰圈31或锥形圈32分别具有相对的内侧表面及外侧表面,根据短路环装设于磁缸2或磁芯5的不同,短路环1选择分别焊接于环状连接件的外侧表面或内侧表面,且较佳的焊接方式为气体保护焊接,以提高短路环与环状连接件间连接的牢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55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 下一篇:波浪爬高的电子水尺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