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渣圪坦风车状型分离隔板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5272.2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50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文爱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邢少真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渣 风车 分离 隔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炼钢注余及预处理钢渣过程中使钢渣圪坦翻倒后自然解体的钢渣圪坦风车状型分离隔板架。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炼钢厂在炼钢注余过程中,是将所剩的少量钢水和钢渣倾倒到渣锅内,由于每包注余所剩的钢水、钢渣量少,为此,每一锅大概可以存储10次注余所剩的钢水、钢渣混合物,时间间段长,造成了结层的钢圪坦。其次,在预处理钢渣过程中也会凝结成钢圪坦。无论是炼钢注余还是预处理钢渣都要进行渣锅翻倒和落地后的处理两工艺步骤,传统的作法是:
1、翻倒脱锅:从炼钢炉前到翻渣线在锅内整体冷却脱锅,形成较大型注余圪坦。
2、落地后的处理:目前冶金企业大部分使用的是16.5/11m3锅型,落地后的大型注余圪坦外形尺寸大约在2.5×3m范围,单重为25-30吨左右。因其形状较大,给翻倒、运输、加工带来了极大的作业困难和安全隐患,作业过程物流重复,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钢渣圪坦风车状型分离隔板架,使钢水钢渣在锅内整体冷却时被分隔板分隔,翻倒后自然分离成小钢圪坦,直接供应炼钢,实现一线物流,并提高了翻倒、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钢渣圪坦风车状型分离隔板架,它是由若干块隔板组成的风车状板架结构。
所述的隔板选用三至六块组成三角形板架,矩形或正方形板架,多边形板架。
所述的隔板与隔板相互之间的组合为插接,隔板上设置有插槽,相邻隔板插入相邻隔板的插槽中。
所述的隔板与隔板相互之间的组合为粘接、榫接、点焊或整体成型为板架结构。
所述的由隔板组成的风车状板架在渣锅内上下排布,呈不规则型排布或规则型排布。
所述的由隔板组成的风车状板架在渣锅内上下排布的结构形式及密度由隔板的块数及板架层数、板架排布角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有益效果:
1.物流方面:相比现有物流作业减少了重复倒搬过程,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2.安全方面:由于钢水钢渣在渣锅内冷却时被分离隔板架分隔成一定尺寸的小圪坦,翻倒后自然解体,提高了翻倒、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3.工艺优化方面:采用炼钢产生的钢渣制作成分离隔板,出渣前放置于渣锅内,在渣锅内冷却过程中自然分离成满足炼钢使用的外形尺寸和单重小的钢圪坦,可以直接用于炼钢原料,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解决了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4.应用方面: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广泛用于炼钢注余过程中所剩少量钢水、钢渣倾倒在渣锅内形成的结层以及预处理钢渣凝结成的钢圪坦的自然解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板插接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钢渣圪坦风车状型分离隔板架,它是由若干块隔板1组成的风车状板架结构,隔板1较佳选用三至六块,如隔板1为四块,组成矩形或正方形板架,或为三块,组成三角形板架,也可以是五块或六块,组成多边形板架,所述的隔板1与隔板1相互之间的组合可采用简单的插接结构,即每块隔板1上均设置有插槽101,相邻隔板1插入相邻隔板1的插槽101中,可多次使用,也可以采用粘接、榫接、点焊或整体成型为板架结构;所述的隔板1采用耐火土、粘合剂、钢渣混合制作而成,便于直接回炉使用。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文爱,未经吴文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52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