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镍矿熔炼炉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20135242.1 申请日: 2008-09-12
公开(公告)号: CN201250269Y 公开(公告)日: 2009-06-03
发明(设计)人: 黄贤盛;王国军;韩智 申请(专利权)人: 黄贤盛;赤峰金峰铜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2B15/00 分类号: C22B15/00;C22B23/02
代理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代理人: 李迎春
地址: 043700山西***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铜镍矿 熔炼炉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一种铜镍矿熔炼炉,涉及一种用于铜镍火法提取铜镍侧吹熔池熔炼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铜镍的生产中火法工艺占据绝大部分。随着铜镍火法提取工艺的发展,传统的鼓风炉、反射炉、矿热电炉已被陶汰。各种强化熔炼的炉窑应运而生,并已逐步完善和发展。在熔池熔炼中有顶吹的三菱法炉、艾萨炉和奥斯迈特炉;侧吹的有诺兰达炉、白银炉、瓦纽可夫炉;底吹的有QLS炉、SKS炉。

瓦纽可夫炼铜法是俄罗斯冶金学家瓦纽可夫于1949年首先提出的一种铜冶炼方法,1956-1968年在Norilsk进行了一些成功的试验。1977年建成了一台20M2的炉子,1982年投产。1985-1995年共有三个厂建了大小6台炉子投入生产。瓦纽可夫熔炼炉的结构包括:炉基础、耐火材料炉底、带有冷却水套的由耐火火砖和耐火材料砌成的炉体端墙和炉体侧墙、位于墙体上的四层冷却水套,由上至下的第二、四层水套的墙体上设有的通风孔、位于炉体腔体内侧的内端墙、上部是炉顶、炉顶设加料口;位于内端墙一侧上端的烟道;炉体端部的外端墙和内端墙之间形成一个冰铜储存室,在外端上设有排冰铜的出料口。瓦纽可夫熔炼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热损失很大、炉子热稳定性很差,为了维持生产,建有瓦纽可夫炉的生产厂不得不都建两条生产线,轮着才能保证一条线生产。渣含铜实际比资料介绍的高得多达到0.8%-1%、逸散SO2很多,单体硫危害严重,因而该工艺一直得没有得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少热损失,炉子热稳定性很好,渣含铜量低、逸散SO2少,有效减少单体硫危害严重的铜镍矿熔炼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铜镍矿熔炼炉,其结构包括炉基础、耐火材料炉底、带有冷却水套的由耐火火砖和耐火材料砌成的炉体端墙和炉体侧墙、位于墙体上的冷却水套,由炉墙体上设有的通风孔、位于炉体腔体内侧的内端墙、位于内端上部的炉顶、设于炉顶的加料口、位于内端墙一侧上端的烟道;其特征在于:

(1)位于侧墙体上的冷却水套为两层,冷却水套的上端侧壁为耐火砖墙;在下层冷却水套的墙体上设有通风口,在铜水套的上部的耐火砖墙设有二次风口;

(2)在炉体尾端的内端墙和端墙之间的炉顶上,贯穿固定设有石墨加热电极;

(3)在内端墙内侧设有耐火砖;

(4)炉体端部为一设有出口高的倾斜的放冰铜管口的耐火材料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镍矿熔炼炉整体呈长方形。炉子沿长度方向分二个区域:熔炼反应区和电炉区。熔炼反应区沿高度方向分:炉缸区、炉堂区(包括炉堂下部和炉堂上部)、炉顶;其炉缸区、炉缸外部用钢材做成一个无上壁的上方体箱子,隐蔽状冰铜流出通道,熔炼反应区、电炉区三部分作成了一个整体。两壁、端墙和炉底全部用耐火材料砌成,炉底呈反拱状,从电炉区端墙到冰铜出口留2%的坡度。炉缸一端设冰铜放出口。另一端与电炉区连成整体。烟道下端墙底部由水套和耐火材料组成的复合拱,反拱和复合拱及炉缸两侧形成近数平方米的通道,炉渣由该通道进入电炉区。在电炉区的端墙和侧墙有分别设放渣口和安全口。炉缸以上为炉堂、炉堂下部四周全用铜水套围成,两侧壁铜水套分上下两段,下段由数块直立的铜水套组成,每块水套设有统一尺寸的预留孔,特制的风口咀按装于预留孔内并固定在该水套上,外接三通、风支管、总风管形成完整的炉子供氧系统。上段水套由数量和直立水套相等的斜水套组成。斜水套下沿和直水套上沿相接。单块的直水套和直水套、斜水套和斜水套、直水套和斜水套之间由炉外的钢结构固定成一个整体。直接座在炉缸侧墙耐火材料上,为了结合紧密炉缸侧墙耐火材料上平铺了一层铜水套,立水套座在平水套上。端墙上下呈直立状,内砌耐火材料。斜水套上沿水平面以上称炉膛上部,侧墙端墙全部砌耐火材料直到炉盖。炉膛上部端墙呈直立状。侧墙内表面倾斜,倾斜角度和斜水套基本一致(对水平面夹角75-80°。炉膛上部两侧侧墙都埋设有若干二次风管。一端端墙设有转炉渣进入口。三、炉顶由若干块内衬耐火材料的水套组成,水套上开有数个加料孔,炉项一端设烟气出口即烟道。烟道和炉项水套接界处设挡灰水套。

电炉区:前已述及炉底呈反拱状,在电炉区的端墙和侧墙上分别设有放渣口和安全口。其余三面全用耐火材料砌筑。炉顶用衬有耐火材料的水套封住,水套上留有电极孔和液面测量孔。石墨电极从电极孔中插入熔池中。电极通过把持器、短网与电源相接。电极的升降调节由倦扬通过钢丝绳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贤盛;赤峰金峰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黄贤盛;赤峰金峰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52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