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缓降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35157.5 | 申请日: | 2008-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76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廖英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英熙 |
| 主分类号: | A62B1/06 | 分类号: | A62B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缓降装置,尤指一种构造简单而且更为可靠的简易缓降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社会形态变迁,都市中高楼林立,近年来火灾频繁,高楼大火往往使得灾情惨重,甚至使人丧失生机,而近百年来难得一见的震灾,也使人们面临严重的求生考验,其中尤以大楼逃生方式最是迫切,又最常被忽略,通常大楼都配备有缓降逃生装置(逃生绳设备),以期能够提高人员获救的机率。
如图1所示,即为一种普遍常见的缓降逃生装置,类似的习用缓降逃生装置主要在建筑物的主体上固设有一固定架1供吊挂缓降机2,由该缓降机2所绕置的钢索3做为人员朝向地面垂降的途径,该钢索3的一端设有一供人员穿戴使用的束带4,钢索3本身则在缓降机2内部机构的刹车作用下,减缓钢索3通过缓降机2速度,让吊挂人员得以缓缓地安全垂降至地面。
又,一般习用缓降机利用远心刹车原理,或如图2所示,其主要设有一刹车鼓5以及一组供钢索3绕置的滑轮6,滑轮6的轮轴则在弹簧7的作用下,透过刹车皮8与刹车鼓构成摩擦接触,以期藉由刹车皮8的摩擦阻尼作用使滑轮达到减速效果;然而,刹车皮8在使用之后就会产生磨耗,加上其用以作用于刹车皮8的弹簧7会有弹性疲乏的现象,导致偶有因为刹车失效而发生人员快速坠落地面的意外。
再者,由于习用缓降机的钢索3仅利用表面摩擦作用与滑轮6构成传动接触,因此当钢索因为受重力拉扯而使索径变小时,钢索3与滑轮6之间就会因为摩擦接触作用不足而打滑,进而发生垂降人员失速坠落地面的意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构造简单而且更为可靠的简易缓降装置。
为达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缓降装置主要在一机体内部设有一减速绳轮组,以及设有若干导引轮;其中,机体两侧的内壁固设有若干第一推齿,该减速轮组透过一轮轴将一绳轮轴设机体内部,让绳轮可与轮轴相对径向转动以及轴向位移,各导引轮相对轴设在机壳供绳索进出的开口处,用以对绳索构成限位作用,使绳索确实绕置于绳轮的绳沟中。
该绳轮在其绳沟两侧的盘面环设有若干第二推齿可供与第一推齿啮合进而构成机械干涉,以及在其绳沟两个相对应的沟壁设有相互交错配置的隆丘;整体缓降装置即在导引轮的作用下使绳索确实绕置于绳轮的轮沟,并且在隆丘的作用下使绳索不致于打滑,以及在绳索尚未受力时,绳轮首先与机体内部其中一侧的内壁构成机械干涉,当绳索垂降受力时,绳轮即朝向受力方向转动并且在第一、第二推齿相互推顶的作用下,使绳轮与轮轴相对轴向位移并且转而与机体内部另一侧内壁构成机械干涉,俾可利用绳轮与机体两侧内壁交互产生机械干涉的作用达到减速、缓降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之一,在于整体缓降装置利用第一、第二推齿相互机械干涉及相互推顶的作用,让绳轮在受力转动的过程中与机体两侧内壁交互产生机械干涉,不但可以达到极佳的减速效果、具有较佳的可靠度,且当过度荷重时不至于急速下降而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之二,在于整体缓降装置利用轮沟两侧呈交错配置的隆丘设计,令绳索呈扭曲方式绕置于轮沟中,进而与绳轮构成紧密的夹挤作用,不致于发生打滑现象,且不伤害绳索组织,更大幅提升整体缓降装置的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之三,在于整体缓降装置的体积小、安全度高、便于携带或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之四,在于人员可以安全带或缓降握环辅助逃生,并可附加多组安全带,方便协助年幼或年长者垂降。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之五,在于安全带包括一供人员乘坐的坐带及一供套束在人员胸部的束带以增加对垂降人员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习用缓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习用缓降机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降装置外壳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降装置外壳内部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降装置机体内部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降装置机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降装置外壳内部结构平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缓降装置外观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降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整体缓降装置外观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速轮组的动作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缓降装置机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号说明】
1固定架 2缓降机
3钢索 4束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英熙,未经廖英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51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