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垄沟施肥覆膜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5110.9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82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陇西县渭河福利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5/16 | 分类号: | A01C15/16;A01C5/06;A01G13/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48100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垄沟 施肥 覆膜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农作物播种前进行施肥与地膜覆盖的双垄沟施肥覆膜机。
背景技术 我国农田的地理特征表明:丘陵面积占69%,平原仅占31%,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少雨、干旱等实际情况。为了集雨、节灌,以显著地保持地面水分和保持地温,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耕地有限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地膜覆盖技术已全面推广应用。传统的人工覆膜方式工作量大,操作工序复杂,费时费力。农民朋友迫切需要覆膜机械,利用覆膜机进行覆膜种植是农业生产的必然需求及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干旱少少雨地区使用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经济实用的双垄沟施肥覆膜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垄沟施肥覆膜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限深轮、两个开沟器、整形器、施肥装置、覆膜装置和地轮;限深轮、两个开沟器、整形器、施肥装置和覆膜装置均安装于机架;限深轮安装于机架前端,两个开沟器左右并列安装于限深轮的后方,整形器安装于开沟器的后方;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和其底部固装的排肥器,排肥器经接肥盒连接两只排肥管,排肥管出口位于开沟器与整形器之间;覆膜装置位于整形器后面,覆膜装置包括挂膜架、覆土犁和压土轮,挂膜架后面依次装覆土犁和压土轮,覆土犁和压土轮以可向上方、机前翻转的方式安装于机架,地轮安装在机架的中部。
机架前端安装有牵引杆;牵引杆作为人力的握持杆,或者作为畜力或农用机械的连接杆,由人力或畜力或农用机械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牵引力。
机架前端两侧安装有标杆;用来准确为地膜铺设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限深轮可上、下调节,以调整开沟器的入土深度;其覆膜装置的宽窄幅面也可调节,从而实现全膜式或半膜式塑覆铺设。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干旱地区种植花生、玉米、棉花,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大棚蔬菜种植覆膜,其工作效率是人工覆膜的5~10倍。本实用新型可适用各种复杂地形,如平原、丘陵等大小形状狭长的地形,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制造成本低、重量轻、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具有集雨、节灌、施肥、有利于农作物保肥保墒等优势。它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对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主要作业流程是:机架前端设有牵引杆,有人力或畜力或其他农用机具作为牵引力带动本机整体运行;机架前端安装的可上、下调整的限深轮,用以控制开沟器的入土深度;限深轮后面左、右并列安装的两个开沟器,用来完成开沟与起垄,并形成双垄沟;肥料箱通过两根排肥管向垄沟排肥;整形器对垄沟、垄面进行整形。地轮行走时与地面产生摩擦力,转换成扭矩,通过链轮传动装置将力矩传递到肥料箱底部排肥器的传动轴上,实现开沟、起垄行进过程中同步排肥;机架后端安装的覆膜装置用于覆膜的展开与张紧,由覆土犁和压土轮对铺设好的塑覆覆土压实;从而实现开沟、起垄、施肥、整形、铺膜和压膜作业一次完成,达到集雨、节灌、施肥、保墒、抗旱之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整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左视图
图7是限深轮与机架的关系示意图,
图8是展膜架与挂膜架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限深轮,3—开沟器,4—整形器,5—挂膜架,6—覆土犁,7—压土轮,8—地轮,9—标杆,10—肥料箱,11—接肥盒,12—排肥管,13—地轮轮轴,14—排肥链轮,15—压膜轮,16—张力弹簧,17—输出链轮,18—牵引杆,19—链条,20—排肥器,21—滑杆,2101—滑槽,22—展膜架,2201—展膜滑槽,23—支撑柱头,24—连杆,β—整形器和地面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陇西县渭河福利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陇西县渭河福利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5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