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作通风通道的双T板及通风通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5032.2 | 申请日: | 200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48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柳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忠林 |
主分类号: | E04F17/04 | 分类号: | E04F17/04;E04C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266107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作 通风 通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承载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作通风通道的双T板及通风通道系统。
背景技术
双T板是板、梁结合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承载构件,由宽大的面板和两根窄而高的肋组成。其面板既是横向承重结构,又是纵向承重肋的受压区。所以双T板具有良好的结构力学性能,明确的传力层次,简洁的几何形状,是一种可制成大跨度、大覆盖面积的和比较经济的承载构件。
目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作为一种标准混凝土预制构件在工业厂房及其他民用建筑结构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且已充分显露出其在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优越性。使用双T板的建筑因其空间大,设计简化,施工便捷,综合造价低,逐渐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但是,目前工业厂房、车库及其他民用建筑结构中的通风通道设施是单独设置的,一般采用玻璃钢构件、金属管道或吊排管,然后对接于风机,这样,结构复杂,各设施之间会产生交叉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工业厂房、车库及其他民用建筑结构中的通风道设施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作通风通道的双T板,包括双T板和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封闭双T板两条肋板所夹的空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板为钢板、木板、塑料板、铝塑板或玻璃钢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通风通道系统,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双T板和封闭双T板的两个肋板或相邻双T板的两个肋板所夹空间的密封板,双T板的两个肋板或相邻双T板的两个肋板所夹的空间形成纵向通风通道,所述密封板封闭上述纵向通风通道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钢瓦密封双T板两肋板之间的空间,作为工业厂房、车库及其他民用建筑结构中的通风通道,因此不需另外铺设,使该建筑通风系统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举架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作通风通道的双T板实施例一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用作通风通道的双T板实施例二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肋板上设有预埋件的双T板1、密封板4、若干吊钩3和紧固件2,所述紧固件2将吊钩3分别固定在双T板1的两条肋板的底面上,所述密封板4固定在吊钩3上且密封板4与双T板1的两条肋板的下表面之间密封。施工时,将紧固件2固定在双T板1肋板底面上的预埋件上,然后将密封板4固定在双T板1肋板的底面上,最后密封密封板4与双T板1肋板的底面之间的间隙。
所述密封板4可以为钢板、木板、塑料板、铝塑板或玻璃钢瓦。
当采用钢板作为密封板时,也可以直接将钢板焊接在双T板1肋板上的预埋件上,或用螺栓固定密封板。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密封板4的横截面为U字形,设置在双T板1肋板的底面上且与双T板1肋板外侧面固定连接,最后密封密封板4与双T板1肋板之间的间隙。也可以将U字形密封板固定在双T板1肋板的两相对内侧面上,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或螺栓固定,最好是U形开口向下,便于螺栓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通风通道系统,包括若干上述用作通风通道的双T板,所述双T板的两个肋板所夹的空间形成纵向通风通道且该通风通道。这样,根据需要设置的若干上述纵向通风通道就构成了工业厂房、车库及其他民用建筑结构中的通风通道系统。具体应用时,可以将上述纵向通风通道两端分别接风机排风,也可以将纵向通风通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接风机排风,或者将纵向通风通道的两端封闭,在密封板上开孔接风机排风。
上述通风通道系统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案实现,即将相邻的两个双T板的肋板所夹的空间作为纵向通风通道,然后采用与上述方案相同的实施方式构成通风通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例如采用两个单T板并排组合成双T板,利用其间的间隙形成通风通道;由多个T型板并排依次连接,组成多组通风通道;或者是由若干单T板和双T板并排依次连接,组成多组通风通道,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忠林,未经柳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5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