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压缩机用中间冷却器芯子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4779.6 | 申请日: | 200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8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祥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东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04D2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压缩机 中间 冷却器 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间冷却器芯,具体的说是一种空气压缩机用中间冷却器芯子。
背景技术
中间冷却器常用于双级或多级压缩制冷系统中,能将压缩机排出的过热蒸汽冷却为中间压力下的饱含蒸气,同时可对高压氨液进行过冷,提高制冷系统的产冷量。其核心部件为中间冷却器芯子,简称中冷芯子,中冷芯子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压缩机出口的排风流量及排气温度。拿EI370-9/0.97型号的离心式压缩机来说,如图1所示,现有的中冷芯子设计是绕片式:散热片1围绕铜管2呈螺旋式相结合,上下两端部设有钢板3,铜管作为散热管其材质通常为紫铜,冷却水从管内流过,散热片材质为铝,在铜管外表面盘旋形成环形结构的翅片。其散热过程为:热气先经过翅片,让翅片受热后将热量传导到铜管,再利用铜管中的冷却水带走冷却器的热量,从而完成一个散热过程。其缺点在于:由于散热片和铜管一一对应,散热面积稍小,散热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用中间冷却器芯子,结构简单合理,成本相对较低,,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中间冷却器芯子,包括至少一根铜管2,铜管2的两端部设有钢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矩形的散热片1,散热片1上设有和铜管2的尺寸适配的通孔4,通孔4的数量和铜管2的数量相同,铜管2穿过通孔4将散热片1固定在铜管2外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沿通孔4的圆周设有圆柱形的凸台5,所说的铜管2采用内拉式胀管工艺固定在圆柱形的凸台5的内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说的散热片1的材质为无氧铜,所说的铜管2的材质为无氧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说的无氧铜为无氧紫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铜管2的规格为φ22×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用中间冷却器芯子,结构简单合理,成本相对较低,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现有的空气压缩机用中间冷却器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散热片俯视示意图
图4散热片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散热片,2为铜管,3为钢板,4为通孔,5为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用中间冷却器芯子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至少一根铜管2,铜管2的两端部设有钢板3,还包括若干矩形的散热片1,散热片1上设有和铜管2的尺寸适配的通孔4,通孔4的数量和铜管2的数量相同,铜管2穿过通孔4将散热片1固定在铜管2外表面(参见图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沿通孔4的圆周设有圆柱形的凸台5,所说的铜管2采用内拉式胀管工艺固定在圆柱形的凸台5的内表面。(参见图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说的散热片1的材质为无氧铜,所说的铜管2的材质为无氧铜。所说的无氧铜优选无氧紫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铜管2的规格为φ22×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用中间冷却器芯子在不改变芯子与壳体安装尺寸的条件下,将原设计的铝制散热片改变为无氧铜散热片,且散热片变成矩形,经加工后使无氧铜铜管与无氧铜散热片紧密结合,使之成为一体。其散热过程为:热气先经过散热片,让散热片受热后将热量传导到铜管,再利用铜管中流动的冷却水带走冷却器的热量,从而完成一个散热过程。这种散热片与原设计相比有很大优势:
1、铝的导热系数比铜小,导热系数λ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为K可用℃代替)。237K时常用物质的导热系数(W/m·K)纯铜为387,黄铜109,青铜为65,铝为204,铜的导热系数随着纯度的变化,其差别也是很大的。一般来说纯度高的铜,其导热系数就比同温下纯度低的导热系数大,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纯度极高的铜,俗称无氧铜,其导热系数要比一般紫铜高80~100W/m·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东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温州东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4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田生长环境在线监测系统
- 下一篇:真空节能采暖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