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箱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4666.6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23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施颜明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施颜明舜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F21V15/02;G09F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尚世浩;胡湘根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箱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箱改良结构,利用支撑管及导线,将发光组件设为高度不同的上层发光组件,凸显文字及特定图案的发光显示效果。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产业的发展,光学设计已逐渐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如灯箱形式的照明装置经常被利用在指示或广告招牌等用途,使夜间或昏暗的室内得以附有光影的点缀。
灯箱形式的照明装置,系将灯箱壳体内侧底面或侧面设置数个发光组件,灯箱上盖设以图案、文字或遮光板,当输入电源后,发光组件放出光源,使上盖所设的式样呈现出背光及闪烁或亮彩的视觉感受,而为加强文字及特定图案的显示效果,通常以发光组件排列出该文字及特定图案,且凸出于灯箱上盖之外,配合背光衬托,使其特别明亮,而凸出于灯箱上盖的发光组件,下方需配合电路板或其它支撑板,故此种方式虽凸显出该文字及特定图案,但电路板及其它支撑板却遮蔽了底面及侧面的发光组件,而产生块状阴影区域,使背光效果无法完全发挥,已失去灯箱原有的功能目的,因此急待进一步的改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良习用灯箱结构,而提供一种灯箱改良结构,使其可结合背光及凸出于灯箱上盖的显示功能,且不会遮蔽其它发光组件,以发挥完整的背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将下壳体设置电路板,其电路板设有数个电子组件及发光组件,而上层发光组件以穿过支撑管的导线连接,支撑管支撑上层发光组件,使其凸出于上盖。本实用新型的灯箱改良结构不同于习用灯箱结构,将凸出上盖的发光组件下方设置电路板或其它支撑板,而是利用导线配合支撑管,使上层发光组件具有高低差,并使其上层发光组件凸出上盖的穿孔或设置于不同高度,呈现出欲展示的文字或图案,而不会遮蔽下层发光组件,此外,配何不同长度的导线及支撑管,除了可清楚达到显示效果之外,亦可呈现上层发光组件及下层发光组件不同高度的层次效果,使灯箱改良结构具有更多样化的光学设计及广告指示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系统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功能,采用较佳的实施例,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涉说明;
本实施例,请参阅图1~3所示,主要结构包含下壳体1、上盖2、电路板3,其中;请参阅图1、2所示,以详细说明各组件的关系位置,下壳体1内侧的底面设有电路板3,上端设置有数个穿孔21的上盖2,其电路板3设有下层发光组件31及数个电子组件,以导线34连接上层发光组件32,配合支撑管33使上层发光组件32高于下层发光组件31,且凸出于上盖2的穿孔21。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不同于习用技术使用电路板及其它支撑板等不透光体支撑上层发光组件,而是利用导线连接上层发光组件32,上层发光组件32的下方则以可透光或反光材质的支撑管33支撑,使其凸出于上盖2穿孔21,且支撑管33直径较上层发光组件32小,故不会遮蔽下层发光组件31的光源,当输入电源于电源输入端12时,便可利用控制组件11使上层发光组件32及下层发光组件31发出持续或闪烁的光源,而利用导线34连接上层发光组件32配合支撑管33的长度调整,可使上层发光组件32呈现高低不同的多层次表现,不受限于电路板或支撑物的光源遮蔽,适合利用于更多样化的光学设计及广告指示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施颜明舜,未经吉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施颜明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4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黄油枪的照明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灯罩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