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型防盗报警锁芯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34427.0 | 申请日: | 2008-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39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元;张惠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科安盾智能锁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45/08 | 分类号: | E05B45/08;E05B27/00;E05B15/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000福建省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清***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防盗 报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锁具,特别涉及一种可以自动报警的防盗弹子锁的结构。
【背景技术】
弹子锁是目前信用和用量最广泛的机械类锁具,而世面上大量流通的弹子锁大多单纯以铜弹子、铁弹子或磁弹子为主,其弹子之间的配合大多为相同材料属性的配合,其缺点是在锁芯弹子很容易利用万能钥匙拨动弹子使弹子在瞬间被推离挡阻位置开锁,而以磁弹子为主的锁芯很可能在因弹子消磁而导致锁开不了或锁不用钥匙都可以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不易被非正常开启、并且可以自动报警的防盗弹子锁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合型防盗报警锁芯,包括锁壳和锁芯转子,锁壳内装设有呈圆柱体状的锁芯转子,锁芯转子中间设有钥匙孔,锁壳侧壁设有若干弹子孔,锁芯转子的一边侧壁上相对应设置有从侧壁贯通至钥匙孔的弹子孔,锁芯转子和锁壳上的弹子孔内依次放置有第一层弹子、第二层弹子、弹簧和封口钢珠,其中第一层弹子的高度在钥匙插入钥匙孔后刚好与锁芯转子的外壁相平,所述第一层弹子中设置至少一个铁弹子,其余为铜弹子,第二层弹子中与第一层的铁弹子对应地设置为磁弹子,其余为铜弹子,其特征在于:在锁芯转子和锁壳上的一个弹子孔内依次放置有第一层弹子、第二层弹子和行程开关,所述第二层弹子在钥匙插入钥匙孔后刚好不触碰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通过连接线外接有防盗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锁芯转子侧壁上的从内到外的第一个弹子孔内的第一层弹子上放置一钢珠,该钢珠加上第一层弹子的高度在钥匙插入钥匙孔后刚好与锁芯转子的外壁相平。
所述锁芯转子侧壁上的弹子孔靠近第二层弹子的一端还设有略大于弹子孔的扩孔。
所述防盗报警装置由MCU(微控制器)芯片连接报警声IC(集成电路),再由报警声IC连接至功放后外接喇叭。
所述MCU还连接一语音IC后,语音IC再连接至功放后外接喇叭。
所述行程开关与防盗报警装置之间还设有防剪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结构,和以往的结构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采用铁弹子和磁弹子相结合,利用铁弹子和磁弹子相吸的原理,在非正常开启时,可防止在技术冲击时第一层弹子与第二层弹子脱离,起到防盗的作用;增加了扩孔的结构,可以在非正常开启时,使开启者不易找到第二层弹子与锁芯转子弹子孔之间的接触感觉,延长非正常开启时间,起到防盗的作用;增加行程开关并外接防盗装置,利用机械和电子相结合,直接将电子产品作用于锁芯,当伪钥匙(指非配套钥匙或其他工具)在插入钥匙孔内,会触发行程开关,并通过数据线将信号传输给防盗装置,产生语音提示或警报,达到防盗报警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型防盗报警锁芯的锁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型防盗报警锁芯的防盗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科安盾智能锁业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科安盾智能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4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课堂教学质量反馈白板
- 下一篇:交通信号灯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