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便型遮阳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34119.8 | 申请日: | 2008-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93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孟育 |
| 主分类号: | B60J3/02 | 分类号: | B60J3/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轻便 遮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遮阳片,尤指一种可方便吸附于车内玻璃调整遮阳位置的轻便型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针对车内遮阳的设计,而其大约分为几种,如遮阳板、单一式遮阳帘、遮阳卷帘或拉帘及隔热纸等,其中,单一式遮阳帘及遮阳卷帘或拉帘,这些遮阳装置主要功效在于隔热,由于所述遮阳装置以网状或布料纤维等材质制成,故会遮蔽驾驶视线,且遮蔽范围大,并不适用于行车中遮挡驾驶座侧窗或前挡玻璃的光线以防止炫光。
而目前最普遍防炫光的遮阳方式,大多借助直接安装于车子内部的遮阳板,然而其缺点为固定式,虽然可转动,但是能遮蔽光线的角度及位置受限,无法随个人身高,以及各时段的阳光光线角度作变化,且该遮阳板为完全遮蔽式,一旦遮到视线,则无法透过该遮阳板看到前方景物;另隔热纸亦是目前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不似遮阳板会完全遮蔽视线,驾驶依然可透过该隔热纸看到前方景象,然而遇到光线昏暗,如夜晚或黄昏,会因外部光线不足及昏暗而造成隔热纸反光,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并无法藉助深色是的隔热纸达到较佳的遮阳效果。
归纳上述,目前现有遮阳装置并无法提供一可随使用者及阳光角度变化位置、且存在易遮蔽视线以及无法随意装设及拆卸等缺点,故无法提供一更实用的防炫光的遮阳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便型遮阳装置,希望由此设计解决现有遮阳装置机动性不足、透视性不高及定位性不佳的缺点。
为达前揭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轻便型遮阳装置,其包含:
一遮阳胶片,该遮阳胶片包含有一深色透视的片体,该片体上设有一定位孔,该片体于至少一侧边向下弯折成形至少一压抵部;以及
一吸盘,该吸盘包含有一盘体,该盘体上设有至少一牵引条,及一自该盘体向上延伸成形的扣部,该扣部上端且成形一拉部,该吸盘以该扣部穿设于该片体的定位孔中。
由上述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该吸盘穿设于该遮阳胶片的定位孔中,以将该遮阳胶片以吸附在玻璃上的方式夹附在玻璃上以达遮阳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遮阳胶片是为一深色透视的片体,故能遮蔽部分光线防止炫光造成的目眩及防晒效果,且当夜晚或是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也可取下以增加能视度,而使用者还可依自身身高或是阳光角度变换该吸盘吸附的位置,也可吸附于侧边窗户以防止阳光斜晒。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遮阳胶片的压抵部高度大于该吸盘的盘体加上该扣部的高度,使得吸附时需压制该吸盘带动该遮阳胶片下凹,进而产生正向力使该压抵部压抵于玻璃上,并使本实用新型于吸附时不晃动,且本实用新型由此将该遮阳胶片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仅限于该遮阳胶片的压抵部下缘,使受热面积成线状,且令该遮阳胶片与玻璃间留有一段空间,可让空气流通散走热气,故可有效减少该遮阳胶片因材质受热而变形,进而影响遮阳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使用者仅需单手即可将本实用新型轻便型遮阳装置吸附在想吸附的位置上,是故本发明不仅能随使用者身高及阳光角度变更位置,还不易遮蔽视线并可任意拆卸,故本实用新型较现有遮阳装置具有进步性。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轻便型遮阳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轻便型遮阳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轻便型遮阳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于未吸附玻璃的实施状态的放大侧面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轻便型遮阳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于吸附玻璃的实施状态的放大侧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轻便型遮阳装置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轻便型遮阳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于收纳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轻便型遮阳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于实施状态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为一种轻便型遮阳装置,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轻便型遮阳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其包含:
一遮阳胶片10,该遮阳胶片10包含有一深色透视的片体11,该片体11设有一定位孔12,并于至少一侧向下形成至少一压抵部14,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是揭示该片体11于两相对侧边向下各形成一压抵部14,并于连接处各形成一弯折部13;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孟育,未经李孟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41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自动离合器的混合动力车
- 下一篇:双伸缩带印章的两用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