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轴式枢纽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3215.0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2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威仲;徐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宋 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轴式 枢纽 | ||
1.一种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枢纽器包括:
一枢接座,具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
一摩擦组件,摩擦组件的凹部对应扣合于枢接座的凸部;
第一心轴,第一心轴的限制轴段依序穿过枢接座的中央枢孔及摩擦组件的限制孔,且第一心轴的末端设有多个弹片及固定板;
一定位件,嵌固于第一侧板,且具有凹部;
一活动件,活动件的凸部对应扣合于定位件的凹部;
第二心轴,第二心轴的限制轴段依序穿过第一侧板的枢孔、定位件的枢孔及活动件的限制孔,且第二心轴的末端设有弹簧及迫紧组件;
第三心轴,第三心轴的限制轴段穿设于第二侧板的枢孔,且第三心轴的末端设有延伸座;其中,固定板的抽牙孔具有夹持部,且固定板的抽牙高度小于固定板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板是由K5不锈钢板、或K7不锈钢板、或镀锌铁板所制成,且该抽牙孔的抽牙高度介于板体厚度的0.5倍至0.8倍,该固定板并至少具有一平直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心轴的凸缘部与枢接座之间设有限位组件,且限位组件以限制孔套设于第一心轴的限制轴段,限位组件的止挡部并可抵止于枢接座的止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第三心轴的凸缘部具有止挡部,且第二侧板设有止挡块,第三心轴的止挡部并可抵止于第二侧板的止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第二侧板与延伸座之间可设有辅助环,且该辅助环套设于第三心轴的限制轴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心轴是为中空心轴,且第一心轴的前端可嵌固一连接座,第二心轴的前端、延伸座及连接座并具有定位孔。
7.一种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枢纽器包括:
一枢接座,具有第一侧板;
一摩擦组件,摩擦组件的凹部对应扣合于枢接座的凸部;
第一心轴,第一心轴的限制轴段依序穿过枢接座的中央枢孔及摩擦组件的限制孔,且第一心轴的末端设有多个弹片;
一定位件,嵌固于第一侧板,且具有一对凹部;
一活动件,具有一对凸部,且这些凸部对应扣合于定位件的这些凹部;
第二心轴,第二心轴的限制轴段依序穿过第一侧板的枢孔、定位件的枢孔及活动件的限制孔,且第二心轴的末端设有弹簧;其中,第一、二心轴的末端都设有固定板,这些固定板的抽牙孔具有夹持部,且这些固定板的抽牙高度小于这些固定板的厚度。
8.一种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该枢纽器包括:
一枢接座,具有第一侧板;
第一定位件,嵌固于枢接座,且具有凹部;
第一活动件,第一活动件的凸部对应扣合于第一定位件的凹部;
第一心轴,第一心轴的限制轴段依序穿过枢接座的中央枢孔、第一定位件的枢孔及第一活动件的限制孔,且第一心轴的末端设有多个弹片及迫紧组件;
第二定位件,嵌固于第一侧板,且具有凹部;
第二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的凸部对应扣合于第二定位件的凹部;
第二心轴,第二心轴的限制轴段依序穿过第二活动件的限制孔、第二定位件的枢孔及第一侧板的枢孔,且第二心轴的末端设有固定板;
一弹簧,设置于第二心轴的凸缘部与第二活动件之间;其中,固定板的抽牙孔具有夹持部,且固定板的抽牙高度小于固定板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板是由K5不锈钢板、或K7不锈钢板、或镀锌铁板所制成,且该抽牙孔的抽牙高度介于板体厚度的0.5倍至0.8倍,该固定板并至少具有一平直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心轴的凸缘部与枢接座之间设有限位组件,且限位组件以限制孔套设于第一心轴的限制轴段,限位组件的止挡部并可抵止于枢接座的止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轴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枢接座具有第二侧板,且第二侧板枢设有第三心轴,第三心轴设有限位组件,且限位组件的止挡部可抵止于第二侧板的止挡块,第三心轴的末端并设有弹性垫片及固定扣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32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