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翼及其夹座组合之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3176.4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77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田屋惠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27/18 | 分类号: | A63H27/18;A63H27/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宏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组合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翼及其夹座组合之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增加旋翼及其夹座组合之固紧力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模型直升机的旋翼具控制机身之上升、下降、前进、后退、平衡、稳定及方向等功能,一旦旋翼滑动或偏摆,系严重影响此模型直升机的操控性,目前旋翼系藉由夹座夹持而与机身连结,故旋翼与其夹座之固紧效能,是所述模型直升机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图5及图6所示,为习用的一夹座7与一旋翼8.其系藉由一固定螺栓71穿设所述夹座7内部,而连接另一相对应之夹座7,且所述夹座7远离所述固定螺栓71的一端,系藉由一夹槽72夹持所述旋翼8,所述夹槽72具二对应的夹臂73,各所述夹臂73内侧系分别设有一凹部74,以供所述固定螺栓71经由所述夹槽72,而螺设于所述夹座7内部,且各所述夹臂73接近末端处,系具有一贯穿两夹臂73之结合孔75。
所述旋翼8的一端系设有一穿孔81,所述旋翼8相对于所述穿孔8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连结部82,所述穿孔81供所述旋翼8置入所述夹槽72内,而锁固于各结合孔75,故当所述旋翼8锁固于所述夹座7时,各所述夹臂73内侧之凹部74,无法与各所述连结部82接合,仅藉由所述凹部74两侧之夹持部76,夹持各所述连结部82,故所述夹座7的夹持力道不足,导致所述旋翼8滑动及偏摆等问题,造成模型直升机飞行时,机身倾斜、平衡度差且稳定度不够,衍生机身偏移预期行进路线及操控性不佳等问题,故此旋翼及其夹具组合之改良结构,实有改良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旋翼及其夹座组合之改良结构,藉此,增加所述旋翼与所述夹座之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所述夹座之固紧效果,避免旋翼滑动及偏摆,达到稳定机身依预期路径行进,且提高操控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旋翼及其夹座组合之改良结构,其包含有一夹座与一旋翼,所述夹座的一端设有一夹槽,所述夹槽具两对应的夹臂,两夹臂相对应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夹持面,各所述夹持面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与夹持面形成一第一接触面,且,两夹臂之末端,设有一贯穿两夹臂的结合孔,所述旋翼之一端,设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一穿孔,所述穿孔为供所述旋翼置入所述夹槽内,且锁固于各所述结合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翼的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穿孔之两侧,分别环设有一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连接部形成一第二接触面,以供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抵接。
所述凸部的曲率与所述凹部曲率相同。
所述凸部为一弧面。
所述凸部为一粗糙的非光滑面。
所述旋翼为一主旋翼。
所述旋翼为一尾旋翼。
所述夹座为一主旋翼夹座。
所述夹座为一尾旋翼夹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藉由所述旋翼与所述夹座接触面积的增加,可提高所述夹座与旋翼组合之固紧力,避免旋翼滑动及偏摆等问题,达到飞行时机身平衡、稳定地依预期行进方向移动之最佳操控性的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尾旋翼与尾旋翼夹座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习用的一旋翼及其夹座之结构示意图。
图6为习用的一旋翼及其夹座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第一实施例结构,其包含有一夹座1与一旋翼2,所述夹座1内部设有一螺孔11,以供一固定螺栓12螺设于所述夹座1,而连接另一相对应之夹座1,且所述夹座1远离所述螺孔11之一端,系设有一夹槽13,所述夹槽13具两对应的夹臂14,两夹臂14相对应的内侧面,分别设有一夹持面15,各所述夹持面15具有一凹部16,所述凹部16供所述固定螺栓12经由所述夹槽13,而螺设于所述夹座1之螺孔11,所述凹部16与夹持面15形成一第一接触面17,且,接近两夹臂14的末端,设有一贯穿两夹臂的结合孔18。
所述旋翼2的一端设有一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上设有一穿孔22,所述旋翼2的连接部21相对于所述穿孔22的两侧,分别环设有一凸部23,所述凸部23与所述连接部21形成一第二接触面24,所述第二接触面24与所述第一接触面17相抵接,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23与所述凹部16系藉由相同的曲率而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雷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31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研磨盘片
- 下一篇:便携式可转换的多功能训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