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电熨斗底板及采用该底板的蒸汽电熨斗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33154.8 | 申请日: | 2008-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2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冯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启东 |
| 主分类号: | D06F75/38 | 分类号: | D06F75/38;D06F75/08;D06F7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威;张 彬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电熨斗 底板 采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熨斗底板,特别是一种蒸汽电熨斗的底板。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底板的蒸汽电熨斗,该电熨斗可通过人手感应控制,连续蒸汽由电动式水泵提供。
背景技术
目前的蒸汽电熨斗大体分为上半部分的熨斗本体(包括手柄,开关,控制电路等等)和下半部分的底板,熨斗本体与底板紧密连接可形成底板蒸汽室。现有的蒸汽熨斗底板蒸汽室均分为单一的或者是两个蒸汽室,且普通蒸汽和大汽均独立分隔开来,落水点也分为两个不同的位置。整个底板蒸汽孔分为前面为大汽、后面为普通蒸汽两个部分,底板蒸汽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蒸汽电熨斗底板,利用该底板可以改善蒸汽不均匀及满足用户不同角度地操作及人性化使用。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该底板的蒸汽电熨斗。
为了实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电熨斗底板,包括底板本体,设置其上的加热元件和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室,其中所述蒸汽室由多个分隔墙体分隔为多个独立水膛,所述分隔墙体上设置有蒸汽通道。
所述分隔墙体的分布形式并不加以限制,可以以任何方式将底板蒸汽室分隔成多个独立水膛,该独立水膛数量不少于两个。
上述蒸汽通道可为设置于分隔墙体上蒸汽可以自由流通的孔洞或者分隔墙体下凹形成的凹槽。
为了增加受热面积,以使进入蒸汽室的水份充分迅速的汽化,所述底板本体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起。该凸起外表面可为球形、锥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实际使用中,为了达到更好的熨烫效果,所述底板本体下表面可粘接设置有与底板本体下表面形状相同的金属片,例如铝片或不锈钢片。当然,在所述金属片上需设置多个蒸汽喷出孔。所述蒸汽喷出孔直径为2.0mm,孔中心距不小于8mm,数量为138个,蒸汽喷出孔总面积占底板总面积至少2.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蒸汽电熨斗,该电熨斗包括熨斗本体和本实用新型的蒸汽电熨斗底板。
为了能使电熨斗底板蒸汽室产生的蒸汽在熨烫时能连续喷射或者停止喷射,所述电熨斗的熨斗本体设置有电动式水泵、感应控制开关和控制部,所述感应控制开关和电动式水泵分别与熨斗本体的控制部连接。
所述感应控制开关可以是设置在所述熨斗本体手柄上的一块或两块自带粘性的用于感应的铝箔纸或铜箔纸,大小位置同人手握住手柄的位置相当。当使用者在水平或者垂直的位置手握住熨斗手柄感应部位时,手柄内部的可感应电子线路输出信号到控制电路来控制电动水泵的工作;而如果使用者手握住熨斗手柄的前半部分,则无蒸汽出类似干熨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蒸汽电熨斗底板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1)多个水膛内的水重复加热汽化,汽化充分,热能利用度高。
2)设置有多个水膛的发热底板,使熨斗在前、后、左、右方向0~160°之间的角度任意旋转均可产生蒸汽,更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独特的孔位设计,蒸汽散发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电熨斗底板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电熨斗底板粘贴金属片蒸汽孔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电熨斗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电熨斗感应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蒸汽电熨斗底板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电熨斗底板,包括底板本体1,设置其上的加热元件2(主体未示出)和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室(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蒸汽室由多个分隔墙体4分隔为4个独立水膛,所述分隔墙体4上设置有蒸汽通道6,7,8,9,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各个独立水膛之间的蒸汽通道6,7,8,9,10由分隔墙体4下凹形成的凹槽形成。使用时,底板本体1由加热元件2加热,水由熨斗部分输入到落水点13,水份吸收热量,初步汽化后依次经由蒸汽通道6,7,8,9,10,基本遍历整个蒸汽室内部,充分吸收热量汽化后由蒸汽孔5排出。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电熨斗底板本体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起3,该凸起为正四面锥体。目的在于增加底板内表面积,提高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启东,未经冯启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31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