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公路算盘型防撞活动护栏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2931.7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0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伟 |
主分类号: | E01F15/10 | 分类号: | E01F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立 |
地址: | 100085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公路 算盘 型防撞 活动 护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收费站车辆分流处及收费站收费亭的高速公路算盘型防撞活动护栏。
背景技术
公路、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是供交通事故处理车辆、急救车辆等在紧急情况下通行和半幅公路施工封闭时临时开启放行的预设通行处,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设置的活动护栏作为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有隔离和防撞的作用,并应有易开启特点。活动护栏将对向车辆隔开,有防止车辆任意掉头的作用,同时又有阻止失控车辆闯入对向车道造成二次事故的防撞作用,在路面发生事故或路段施工需要调整车道时须能够迅速开启,以使车辆顺利通行。
我国现有的插拔式、伸缩式和充水充砂式活动护栏都不具备应有的防撞要求。很多管理部门为了避免对向车辆冲过开口处造成严重二次事故,将原设置的不具备防撞要求的活动护栏拆除,换上了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封闭起来,这样做虽然使护栏有了一定的防撞能力,但同时又不能活动自如了,失去了易开启的特点就是不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收费站车辆分流处需导向性能好又有防撞能力的活动护栏,目前的伸缩式活动护栏不具备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另外目前我国的收费站收费亭普遍没有导向和缓冲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速公路算盘型防撞活动护栏,其不仅有效增强了护栏的导向性还增强了护栏缓冲消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公路算盘型防撞活动护栏由数个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两端钢管固定框架和一个锁具组成,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由顶梁、中梁、底梁、滚轴、滚珠、托盘、滚轮组成,各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之间由连接销将各个框架单元连为一体,端头处的活动框架单元与钢管固定框架连接,由防盗锁具锁定,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由横向平行设置的顶梁、中梁、底梁与纵向平行设置的数根滚轴形成算盘型框架。
所述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每根滚轴上穿有六个滚珠,其中的两个分布在顶梁与中梁之间,有四个分布在中梁和底梁之间,呈上二下四的算盘型结构分布。
所述形成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的横向平行设置的顶梁、中梁与底梁和数根纵向平行设置的滚轴,其横截面都为圆形构件。
所述形成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的数根纵向平行设置的滚轴穿过算盘结构的活动框架单元中梁,两端分别穿入顶梁和底梁,受到外力时与滚珠一起自由转动。
所述形成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的数根纵向平行设置的滚轴上的滚珠受到外力时分别围绕滚轴自由转动。
所述形成算盘结构的活动框架单元的数根纵向平行设置的滚轴上的滚珠为柔性或刚性选材,中空或实体制作。
所述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由以下部件装配式制作:横向平行设置的顶梁、中梁与底梁;数根纵向平行设置的滚轴;滚珠;托盘;滚轮。
所述形成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的数根纵向平行设置的滚轴上的滚珠表面形成微小突起以增加缓冲消能和导向效果。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滚珠围绕滚轴转动,滚轴自身也可转动,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微小变形,起到很好的导向、缓冲消能的防护作用。此外,它还有开启方便、防撞等级达到Am级等多重特点,加强了公路安全设施的防护能力,完善了公路交通安全防护体系的整体性。构思精巧,结构新颖、施工方便、造价低廉,适于在公路、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收费站车辆分流处普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高速公路算盘型防撞活动护栏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立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公路算盘型防撞活动护栏由数个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图1、两端钢管固定框架图3和一个锁具组成,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由顶梁1、中梁2、底梁3、滚珠4、滚轴5、托盘6、滚轮7组成,各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之间由连接销将各个框架单元连为一体,端头处的活动框架单元与钢管固定框架连接,由防盗锁具锁定,算盘型活动框架单元由横向平行设置的顶梁1、中梁2、底梁3与纵向平行设置的数根滚轴5形成算盘型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伟,未经李建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29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