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电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2477.5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31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鲁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小华 |
主分类号: | H02H3/00 | 分类号: | H02H3/00;H02H3/04;H02J3/01;H02J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电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电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或民用机械设备中的一种节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每一个用电系统中,都存在着诸多的电力垃圾和过剩能耗问题,仅是程度不同而已。电力垃圾主要包括瞬变、浪涌、谐波等,这些电力垃圾将使用电系统和用电设备的用电效率严重下降,并对用电设备产生严重的冲击破坏作用,如瞬变会导致电机的正常运行温度升高,且每升高一度,大约会增加4%的电耗;瞬变会在电机的接触点上形成氧化性碳膜层,而每欧姆阻抗的氧化性碳膜层的存在,可使电机的效率下降13%。多次谐波会引起电器设备异常的发热,导致铁损、铜损和漂移损的增加,这正是导致变压器及周边用电设备能耗增加、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过剩能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诸多用电系统中,供电电压高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这不但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对用电设备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该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二是在动力用电设备中,电动机在恒定负荷时,常有“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在变动负荷时,也常有轻载和空载的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电力资源的浪费。无论是过剩能耗还是电力垃圾都是将用电系统和用电设备中不需要的电能转换为热能、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被浪费掉。
目前,节电市场的产品种类比较多,例如无功补偿装置或无源滤波器等,只能针对特定的用电设备进行实施使用,其功能主要是提高功率因数或谐波治理,应用范围小、容量大、成本高、易谐振、可靠性差。因为串联在供电回路中,不但安全系数低,而且也为客户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电效果好,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可靠、抗干扰能性强,并且能够延长电气设备使用寿命,起到节电和保护的双重效果的一种节电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电保护装置,包括保护模块、电源优化模块、电磁扼流圈、采集模块、电子开关、功率补偿模块、电源模块、单片机、与声光报警模块,所述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电网连接,输出端还依次与所述电源优化模块及所述电磁扼流圈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网的输出端还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及所述电源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及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保护模块、所述电源优化模块、所述电磁扼流圈、所述电子开关及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的输出端还与所述功率补偿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磁扼流圈及所述功率补偿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电网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单片机之间的连接电路还通过节点与所述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的连接电路通过节点与所述采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单片机的内部设有微处理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电保护装置,其中,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电网连接,输出端还依次与电源优化模块及电磁扼流圈的输入端连接,电网的输出端还分别与采集模块及电源模块输入端连接,采集模块与电源模块均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模块及声光报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保护模块、电源优化模块、电磁扼流圈、电子开关及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电子开关的输出端还与功率补偿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磁扼流圈及功率补偿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电网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安全可靠、抗干扰能性强,节电效果好,其节电率可达5%—30%之间;另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独特,大大增强了对电机的精确控制,有效避免了电机运行控制参数不匹配,致使发热甚至烧毁的现象发生,从而延长电气设备使用寿命,不但节约了用电成本,还起到节电和保护的双重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在有效降低过剩能耗的同时,还为用电系统中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优质的电力资源,提高了电能的质量,有利于保护用电设备,延长了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用电设备的维修次数和维修费用,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好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小华,未经鲁小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24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