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条桌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2350.3 | 申请日: | 200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34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凌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海林 |
主分类号: | A47B3/091 | 分类号: | A47B3/09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56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条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桌子,具体指一种可折、便于携带的条桌。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户外活动的增加,比如野外垂钓,户外临时展位搭建,都需要临时配置座椅,以满足户外生活工作的需要。为此人们设计出各式可折叠的带有凳子的桌子来,其中一种是桌面、桌脚及凳脚均可折叠,其收藏时,将桌、凳的全部构件折叠后放置在二桌面板组成的便携箱内,虽然其携带和使用方便,但因结构复杂而不能完全被人们所接受,且设计的强度也不够。另一种是仅桌脚和凳脚采用折叠式,桌脚与凳脚之间通过伸缩管连接,使凳子相对于桌面伸缩移动至桌面外侧而处于使用状态,当坐凳移动至桌面底下时,将桌脚和凳脚同步向内折叠而处于收藏状态,采用上述结构,虽然体积较小,但由于其为一个整体结构出现,凳子相对于桌子的距离受伸缩管的限制,因此在凳子移动使用时仍会受到诸多的不便,且重量重,结构较为复杂;另外单独使用桌面的情况下反而不方便,不能达到灵活使用的目的。结合方便使用的目的需要提供新的结构的折叠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且轻便的折叠条桌。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条桌,包括桌面(1)和桌架(2),所述桌面(1)为吹塑一次成型,且四周为凸台,所述桌架(2)通过螺栓固设左右凸台内侧;所述桌架(2)包括有主梁(21)、横梁(22),以及支架(23)和桌脚(24),主梁(21)通过螺栓固设左右凸台内侧,其内侧设有固定轴,横梁(22)两端具有轴孔,横梁(22)和主梁(21)通过固定轴和轴孔相枢接,支架(23)两端分别与两个主梁(21)固定连接,支架(23)上固设有连杆支撑座(231);桌脚(24)一端与横梁(22)相固接;所述桌架(2)还设有折叠件,该折叠件由支持杆(25)和两个拉片(251)构成的“Y”型三连杆,两拉片(25)的一端分别和同侧的桌脚(24)中段铰接,支撑杆(25)的末端与连杆支撑座(231)铰接;所述“Y”型三连杆枢接处套设可滑动的、并防止三连杆收折的钢箍挡环(252);所述桌面(1)和桌架(2)为对称设置的两部分,通过连接扣(27)铰接为一体;所述横梁(22)设有用于折叠时候将另一横梁(22`)卡接的卡扣(26)。
本实用新型折叠条桌还设有提手(28),对应提手(28)的凸台处设有凹槽,提手(28)的两支持脚穿过凹槽与设置在桌面(1)中的支撑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一次吹塑料成型桌面,保证桌面重量轻和实现批量生产;凸台设计是将折叠后的桌架收藏于桌面中,整体趋于规则,储藏运输都非常方便;钢箍挡环的设计,保证展开后桌子的稳定。卡扣的设计保证折叠后的整体的稳定,避免折叠后两块桌面轻易散开。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条桌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折叠条桌,包括桌面1和桌架2,所述桌面1为吹塑一次成型,且四周为凸台,所述桌架2通过螺栓固设左右凸台内侧;所述桌架2包括有主梁21、横梁22,以及支架23和桌脚24,主梁21通过螺栓固设左右凸台内侧,其内侧设有固定轴,横梁22两端具有轴孔,横梁22和主梁21通过固定轴和轴孔相枢接,支架23两端分别与两个主梁21固定连接,支架23上固设有连杆支撑座231;桌脚24一端与横梁22相固接;所述桌架2还设有折叠件,该折叠件由支持杆25和两个拉片251构成的“Y”型三连杆,两拉片25的一端分别和同侧的桌脚24中段铰接,支撑杆25的末端与连杆支撑座231铰接;所述“Y”型三连杆枢接处套设可滑动的、并防止三连杆收折的钢箍挡环252;所述桌面1和桌架2为对称设置的两部分,通过连接扣27铰接为一体;所述横梁22设有用于折叠时候将另一横梁22`卡接的卡扣26。本折叠条桌还设有提手28,对应提手28的凸台处设有凹槽,提手28的两支持脚穿过凹槽与设置在桌面1中的支撑座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海林,未经凌海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2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