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材高分断真空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1843.5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3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叶金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金来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 真空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真空接触器,特别是可供频繁操作的一种节材高分断真空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真空接触器至今吸持释放主要采用直流激磁技术方案获得应用,其传统直流激磁系统吸持释放均都存在着较多的缺陷,诸如国内各种真空接触器的电磁系统有两组线圈,每组线圈均由一组起动绕组和一组维持绕组,双绕组线圈耗能耗材,控制电器设计不合理,不适应在频繁操作场合使用,使用范围受限制,真空接触器的真空管的触头由自闭状态到完全打开的释放时间较长而影响了真空接触器的通断能力,使其寿命大大缩短,长期运行维护量大,经实际测试,传统真空接触器以CKJ5-400A为例;起动绕组铜线重571克,维持绕组铜线重582.4克,真空管触头平均释放时间为90毫秒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研制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节材高分断真空接触器,该接触器具有单绕组线圈,节材50%,节能、无噪音、无污染、结构简单、成本低,本发明的特别之处采用了特别设计电路,使接触器触头释放时间缩短尽为18.46毫秒,提高了分断速度近四倍,而大大提高了接触器通断能力,使接触器使用寿命倍增,更适应频繁操作场合使用,使用范围更广,更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节材高分断真空接触器,由真空管、支架、转动拐臂、线圈、分闸弹簧、辅助开关、铁芯、基座组成,其特征是:包括一个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的电源A1、A2经真空接触器辅助开关常闭触头Q-1与整流桥D1-4连接,其整流桥正极a与继电器J常开触点J-1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5、线圈Q连接整流桥D1-4负极b端,其中电容C3并联在整流桥D1-4的正负极a、b两端,电容C5和电阻R3串联后与线圈Q并联,同时,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一端与继电器J连接,另一端与电源A1连接,继电器J另一端与电源A2连接,电阻R2、电容C2并联在辅助开关Q-1常闭触点两端,压敏电阻RV分别并联在电源A1、A2两端成回路。
与现在技术相比较,具有单绕组线圈,节材50%,节能、无噪音、无污染、结构简单,成本低,由于本发明的特别之处采用了特别设计电路,使接触器触头释放时间缩短尽为18.46毫秒左右,提高了分断速度近四倍,而大大提高了接触器通断能力,使接触器使用寿命倍增,更适应频繁操作场合使用,使用范围更广,更安全可靠,控制电路省去了继电器J与其匹配元件R1、C1、C4、C5、R3、C3,同样能达到节材,电压36V,该控制电路中的C2改为无极电容,无极电容可用二只电解电容同极串联替代使用,二极管D5改为稳压管,真空管触头分断时间更快,该控制电路还可用于雷同电磁系统产品上,如:各种交流接触器。
附图说明:
图1为节材高分断真空接触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实现方式的一个实施例;
图3为控制电路省去元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节材高分断真空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由附图1可知,图中1为真空管,2为支架,3为转动拐臂,4为线圈,5为分闸弹簧,6为辅助开关,7为铁芯,8为控制电路,9为基座组成,其特征是:真空管(1)固定在支架(2)上端,支架(2)与转动拐臂(3)同时固定在基座(9)上端,分闸弹簧(5)上端支撑住转动拐臂(3)下端中间,转动拐臂(3)下端固定在基座(9)内铁板上,同时,将辅助开关固定在基座(9)前端上,上端与转动拐臂(3)前端相对称,铁芯(7)插入线圈(4)中间固定在基座(9)内铁板中间,铁芯(7)上端与转动拐臂(3)中间下端相对称,控制电路(8)与线圈(4)组合成回路,用于接通被控制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内部实现方式的一个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金来,未经叶金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8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