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膜、半膜式双垄沟机械覆膜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1695.7 | 申请日: | 200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85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世全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C5/0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48111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膜式双 垄沟 机械 覆膜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农作物播种前进行地膜覆盖的双垄沟覆膜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采用。覆盖地膜对于保持土壤水分、纳墒、保墒、提升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作用。对于玉米、土豆等需要开沟种植的农作物而言,实施地膜覆盖还具有良好的集雨、节灌效果,所以,地膜覆盖尤其适用于在北方缺水干旱地区应用。现阶段地膜覆盖,主要有手工覆盖和半机械化覆盖,半机械化覆盖方式,虽然能够适用于小地块的使用需要,但人工劳动的强度还是比较大,劳动生产率仍然不能适应播种期间高效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劳动强度小,劳动生产率高,适用于各种地块使用的全膜、半膜式双垄沟机械覆膜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膜、半膜式双垄沟机械覆膜机,包括机架、两个开沟器、覆膜装置、限深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微型机、两个整形轮、两条送土输送带及动力传输装置;机架置于微型机的外围;整形轮安装在微型机主传动轴的两端并位于机架后方,机架上、整形轮轴下方、两个整形轮之间固装有整形板;覆膜装置安装于机架并位于整形轮后面;送土输送带位于开沟器侧上方、机架侧面;开沟轴经轴承安装于机架,两个开沟器装在开沟轴两端并位于整形轮前面;限深轮装在机架前端;微型机发动机输出轮与动力传输装置连接,动力传输装置与开沟轴、送土输送带连接。
开沟器包括轴套和固设于轴套侧壁的四片挖土板,轴套固装于开沟轴,挖土板具有向外侧倾斜角度、具有朝向外侧的凹面;整形轮的侧面是V形。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与过程大致如下:
机架前端安装的限深轮可上、下调节来控制开沟器的入土深度,当发动机工作时,通过发动机的主动轮经动力传输装置将动力传递给开沟器运行,从而带动机架整体向前运行。由于开沟器的挖土板是具有向外侧倾斜的角度、具有朝向外侧的凹面,当开沟器旋转向前运行时,旋转动力将土壤挖掘、由凹面盛装土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凹面盛装的土粉转送到送土输送带上,动力传输装置带动送土输送带运转,达到向机架后面运送土、压膜的目的。
由于侧面是V形的整形轮装在开沟器后面,整形板安装在两个整形轮之间,整形轮与整形板的共同作用,对两开沟器起出的双垄沟进行整形。机架的后端安装的覆膜装置用于覆膜的展开与张紧,可实现覆膜与压膜的作业。从而一次性完成开沟、整形、覆膜、压膜作业。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全膜覆盖、半膜覆盖两种覆盖方式。
进行地膜覆盖时,当塑膜覆盖完一行、需另起一行时,另起一行塑膜与覆盖完的前一行塑膜叠加100毫米左右,可实现全膜覆盖;另起一行塑膜与覆盖完的前一行塑膜相隔300~500毫米距离,即可实现半膜覆盖;塑膜相隔距离根据不同农作物的密度要求而确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微型机作为动力,因而,人工劳动强度小,劳动生产率高;它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可用于各种复杂地形,如山地、坡地、小块地等的地膜覆盖;具有集雨、节灌、保持水分和保护地温的作用,适用于缺水、少水、干旱地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整形板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左视图。
图中:1—限深轮,2—开沟器,201—挖土板,3—整形轮,4—送土输送带,5—送土轮轴,6—支架,7—送土被动轴,8—送土被动轮,9—机架,10—微型机,11—扶手,12—送土主动轮,13—开沟轴,14—过桥链轮,15—第二链轮,16—主动轮轴,17—传递轮轴,18—第四链轮,19—第五链轮,20—防护罩支架,21—挡土罩,22—接土盒,2201—出土口,23—塑膜,24—展膜架,25—整形板,2501—弧形板,2502—连接杆,26—轴承座,27—第三链轮,28—发动机输出轮,29—第一链轮,30—链轮防护罩,31—输送带支撑轮,32—压膜轮,33—挂膜架,34—压膜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世全,未经李世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叶片式增氧机
- 下一篇:电网配变监测综合无功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