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腔高压水囊后尿道扩裂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1611.X | 申请日: | 200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72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姜大磊;姜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大磊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00山东省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压 水囊后 尿道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是指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高压水囊后尿道扩裂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多发疾病,折磨着老年男性的后半生。目前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办法有:轻度药物治疗;重者开放手术切除,或经尿道电切、气化;还有微波、射频、激光、超声聚焦等物理热疗法,较彻底的办法是手术、电切、气化,但对体弱多病高龄老年者,不耐手术,不便实施,且手术带来痛苦多、并发症多、风险大,其它物理热疗治疗效果差,一般只适应轻度增生者。有百余年历史的前列腺扩张介入疗法,是基于不切除腺体而采用裂瓣式或气囊式进行尿道扩张,但因对前列腺增生所导致的后尿道梗阻机理缺乏清晰的认识,技术进展十分缓慢,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了较实用的国外球囊扩张导管和国内金属管隐蔽式气囊扩张器,以及其它气囊、水囊扩张导管,但却均存有明显缺陷,主要是因受传统理论后尿道膜部是控尿“阀门”、是禁区的束缚,气囊短小,长不超过4cm,直径不过2.5cm,仅局限于对增生腺体部扩张,只适应轻度患者,因轻度扩张易回缩,且又不扩膜部,所以治疗效果差,很快易复发,上述扩张对重度增生者扩张无效,列为禁适应症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发明目的在于,在全程扩裂后尿道、彻底排除梗阻、并形成新的排、控尿机理的认识基础上,对现有技术予以较大改进,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型多腔高压水囊后尿道扩裂导管,按治疗要求实施对后尿道膜部、腺部及包膜、颈口部扩裂到位,达到介入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之显著效果。
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予以实现,新型多腔高压水囊后尿道扩裂导管,其具有包含导尿管腔2、充水管腔3和4及冲洗管腔5的软体多腔导管1,和其首、尾二端固接于多腔导管外壁上的复合高压水囊6,所述复合高压水囊6由外高压水囊7和裹于其内的内高压水囊8双囊构成,内、外高压水囊充水膨胀后其形为二端呈弧形之似圆柱体,二者膨胀直径相等,或者,外高压水囊7具有膨大的头端7′;外高压水囊头端7′内设有注气定位囊13,多腔导管1内设有定位囊注气管腔16,并于定位囊13内设开口14;于多腔导管1之外壁、接近高压水囊6尾端处设有指触定位突环15。
外高压水囊7具有如下之长度,置于到位的外高压水囊其尾端跨过解剖位置之后尿道膜部及部分球部,其头端经膀胱颈口探入膀胱,其头端膨大部7′和注气定位囊13处于膀胱内;内高压水囊8其尾端与外高压水囊7之尾端接近,其头端位于注气定位囊13之后、抵于解剖位置膀胱颈口。
该新型多腔高压水囊后尿道扩裂导管的优点是,根据患者不同体症,设计成不同长度和直径的系列扩裂导管,使每个患者均可使膜部、腺部及包膜、颈部得以有效扩裂到位,达到使膜部扩裂、腺体包膜裂开、叶间裂开腺体、颈口扩张,使受压弯曲变形内腔变窄的尿道、以及上突抬高形位变化的膀胱颈口部得以纠正和恢复,使后尿道处于低压低阻通畅状态,增生的腺体因扩裂造成的血管神经损伤破坏,可使腺体逐渐萎缩,使其不再复发,使腺体增生得以较彻底的治疗且无尿失禁发生。该导管高压水囊为内、外双囊结构,其表面硬度、挺度及可挠性符合后尿道生理特征和治疗要求,操作简便,治愈率高,可达到近远期等同于电切术的疗效,适应于轻、中、重度所有患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大磊,未经姜大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6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