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键帽按压接触面的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1511.7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20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蔡火炉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705 | 分类号: | H01H13/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压 接触面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键帽,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透明保护层的键帽组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来临,由于电脑普及的应用,用以输入数据的键盘也愈来愈重要,特别是为着多样化及多功能的输入,其上的符号常常是多重的摆设在一个键帽上,例如英文字母、数字、输入法符号或是图案等。但先前常见的键帽其外表面的文字符号或图案,通常是以印刷方式为之,因而在使用一段时间,特别是在电脑键盘天天频繁的使用下,极易因持续触摸或汗水侵蚀而模糊或消失,进而造成使用者在使用时的困扰。因此便有业者于键帽形成文字符号的外表面形成一保护用的外层。
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07796号『电脑键盘按键的改良结构』专利案所示的结构(以下简称习用案),该习用案主要是由一按键保护盖卡置于按键面上所构成,以达保护按键面上的印刷字体,其中:一按键保护盖为一透明盖体,其形体上的变化而可为平面式或是凹体式甚至于凸起式,于盖体内缘边左、右两侧,各设有向盖内凸出的卡点形成左、右限制卡合于按键的能力,使其不轻易脱出或是振动脱卡;一按键其顶部卡置按键保护盖,于适当高度的周边余留一余边,此余边为按键保护盖的厚度,盖卡后表面毫无任何的接合凸线,按键顶部于适当位置设有与保护盖卡点对称的卡槽及一直线式槽缝,于保护盖盖合按键时,此一槽缝则形成一凹陷的线性槽体。
上述习用案其用以达成键帽保护的结构设计,虽然可达到保护的效果,然而实际应用上却有诸多缺失;其一是保护的结构强度不佳,因为该保护盖是以卡扣方式结合于按键上,因此长时间使用或组装有误时,便会有松动、脱离的情形发生;其二是键帽厚度占用的空间大,习用案为了能令保护盖以扣合方式结合于该按键上,因此必须令该保护盖与按键之间存在一间隙(如习用案图5所示),但此一结构的设计,便造成了键帽必须具有一定高度,而无法作薄膜化的设计;其三是键帽的结构设计的精巧轻薄是现代电子3C产品讲求的标准,但习用案以扣合方式结合该保护盖的结构设计,却使键帽呈现复杂、呆板、厚重的结构形态,而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前述习用实用新型问题深入探讨,并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实用新型,以改善现有技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帽按压接触面的保护结构,令键帽上用以保护文字符号的保护层,能具备轻薄精巧且稳固性佳等优点,以提升键帽的使用质量及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键帽按压接触面的保护结构,该结构包含若干键帽,各该键帽是利用架桥组设于键盘上,各该键帽是由一非透明有颜色的键帽本体与透明无色的保护层组成,该透明保护层贴合于该键帽本体成型文字符号的显示面上,其是以雷射穿透雕刻该保护层,而于该显示面上成型若干凹陷的文字符号,由此能令所述键帽上的文字符号的保护结构更为稳固确实。
各该键帽的键帽本体及保护层是利用双色塑料射出方式一体射出成型。
各该键帽是由分离的键帽本体及透明保护层相互黏合而成。
各该键帽的键帽本体具透光或不透光的特性。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令各该键帽上文字符号的保护结构更为稳固确实,同时更令键帽呈现轻薄精巧的结构形态,而能提升键盘使用的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键帽组设于键盘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键帽组设于键盘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键帽组设于键盘的局部组合剖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键帽本体及保护层以黏合方式成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键帽本体及保护层以双色一体射出成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键帽成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键帽成品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
键帽:1 键盘本体:10
滑槽:11 定位槽:12
弹性元件:13 导光膜片:14
薄膜电路板:15 底板:16
架桥:20 片体:21、21’
定位枢轴:22 活动枢轴:23
键帽:30 键帽本体:31
显示面:311 保护层:32
文字符号:33 第一枢接座: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5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