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射线敏化剂的输液给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1269.3 | 申请日: | 200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31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辻谷典彦;久保田信雄;中西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宝丽制药 |
主分类号: | A61M36/04 | 分类号: | A61M36/04;A61M5/00;A61M5/44;A61K31/4164;A61K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 亭;苗 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线 敏化剂 输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线敏化剂的输液给药系统,尤其涉及适于将根据被给药者的体表面积而规定给药量的放射线敏化剂1-[2,3-二羟基-1-(羟基甲基)丙氧基]甲基-2-硝基咪唑进行正确量输液给药的输液给药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1-[2,3-二羟基-1-(羟基甲基)丙氧基]甲基-2-硝基咪唑作为放射线敏化剂有用(例如,参照特开平3-223258号公报)。该1-[2,3-二羟基-1-(羟基甲基)丙氧基]甲基-2-硝基咪唑毒性低,可大量给药,1次给药5~20g,但其溶解度的上限为5质量%左右,且给药量根据体表面积而定,因此具体给药量因人而异,并且所需药瓶数也不同的情况不少。因此,存在输液正确的量十分困难的问题,现状是在医疗应用时必需相当的经验和繁琐的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如上所述的以往问题和实际情况而完成,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放射线敏化剂进行正确量输液给药的输液给药系统。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不将应给与的放射线敏化剂一并装纳,而是将任何人都必需的最低限度给药的基础给药量和与个人的体表面积相应的增加调节用给药量分别装纳于不同的药瓶,并且以能够控制放射线敏化剂从装纳有调节用给药量的药瓶向装纳有基础给药量的药瓶流入的方式连接两药瓶,可获得极好的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放射线敏化剂的输液给药系统解决了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根据被给药者的体表面积而规定给药量,具有第1药瓶、第2药瓶以及连接第1药瓶和第2药瓶的通液管;所述第1药瓶经由送液管与送液泵相连,并装纳有基础给药量的放射线敏化剂;所述第2药瓶具有用于测量给药量的刻度,并装纳有给药量增加调节用的放射线敏化剂;所述通液管具有控制液体从第2药瓶向第1药瓶流通的液体流通开关控制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打开通液管的液体流通开关控制机构、使第1药瓶和第2药瓶相连通的状态下,通过第1药瓶开始输液,随着第1药瓶内的放射线敏化剂在输液中被消耗,从第2药瓶逐渐补充放射线敏化剂。因此,在通过刻度确认第2药瓶内的放射线敏化剂被消耗至应给与被给药者的正确量为止的时刻,关闭通液管的液体流通开关控制机构,之后在停止从第2药瓶向第1药瓶流入的状态下,继续输液至仅在第1药瓶中没有剩余量为止,从而将任何人都必需的基础给药量和被给药者所特有的增加给药量自然地合计而给药,因此能够极容易且可靠地将被给药者所必需的放射线敏化剂进行正确量给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放射线敏化剂的输液给药系统的例子的构成示意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第1药瓶
20:送液管
30:送液泵
40:第2药瓶
41:刻度
50:通液管
60:液体流入控制机构
70:橡胶栓
80: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放射线敏化剂的输液给药系统的例子的构成示意说明图。
在该图1中,10是第1药瓶,在其内部,装纳有任何人都必需的最低限度给药的基础给药量的放射线敏化剂。此外,该第1药瓶10经由送液管20连接有用于向被给药者送液的送液泵30,并在该送液泵30连接有在另一端部装有输液针的输液管80。此外,为了能够应对由送液泵30产生的负压,该第1药瓶10优选为具有可变形性高于后述第2药瓶40的塑料制。
40是第2药瓶,在其内部,装纳有与个人的体表面积相应的给药量增加调节用的放射线敏化剂。因此,该第2药瓶40中装纳有与第1药瓶10中装纳的放射线敏化剂量合计后成为足够最大体型的人的量的放射线敏化剂。此外,该第2药瓶40由例如透明的具有可变形性的塑料制成,使得能够透视内容量,在其表面标示有通过放射线敏化剂的剩余量水位来表示消耗量的刻度41。如果在该刻度41上附有以该刻度41所示的放射线敏化剂的消耗量与第1药瓶10内放射线敏化剂的量的合计量为正确给药量的被给药者的体表面积值(省略图示),则能够通过被给药者的体表面积值容易地确定应增加给药的量,因此更为理想。该体表面积值(m2)可以使用由((体重kg×身高cm)/3600)1/2算出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宝丽制药,未经株式会社宝丽制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2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