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30856.0 | 申请日: | 200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5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路德维希·温克尔曼;莱奥纳尔多·西尔瓦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夫勒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3/14 | 分类号: | F16D23/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钟 强;樊卫民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摩擦 离合器 分离 装置 | ||
1.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分离装置,其包括:
引导套(1),其具有引导圆筒部(1a)和凸缘部(1b),其中,所述凸缘部(1b)形成有面对所述引导圆筒部(1a)的正面(V)和背离该正面(V)的背面(R);
轴承支承套(2),其轴向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引导套(1)的所述引导圆筒部(1a)上,并且所述轴承支承套(2)具有轴承安放区(2a)和下方抓握部(2b),所述轴承支承套(2)根据作用到所述下方抓握部(2b)上的支承力的大小而能够从牵引位置位移至分离位置;以及
分离杆(3),其具有在所述下方抓握部(2b)的区域内环绕所述轴承支承套(2)的接纳开口,以便把支承力或者分离力引导进入到所述下方抓握部(2b),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套(1)上在所述下方抓握部(2b)和所述引导套(1)的后端面之间延伸的区域内构成有至少两个钩形臂(4、5),
其中,所述钩形臂(4、5)在其远离所述下方抓握部(2b)的端部范围的区域内分别设有定位钩(6、7);并且
其中,在所述引导套(1)上构成有定位部(80、90),所述定位部(80、90)能够与所述定位钩(6、7)接合,其中,所述定位部(80、90)形成被各个所述定位钩(6、7)从后侧抓握的定位接触面(8a),所述定位接触面(8a)相对于由所述引导套(1)的所述背面(R)限定的凸缘面(E)而与所述下方抓握部(2b)沿轴向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错开尺寸被确定为使得所述定位钩不会向后凸出于所述凸缘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臂被构造为使得所述定位臂能够径向向内朝向所述引导套弯曲,以便解除接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臂被构造为使得所述定位臂能够沿所述引导套的周向弯曲,以便解除接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定位钩相结合形成的固定装置被构造为,使得能够通过所述轴承支承套相对于所述引导套旋转来解除接合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臂和所述定位钩被设计为,使得在作用于所述下方抓握部的分离力的作用下,接合状态能够被解除,其中,该布置方式被尺寸被确定为使得解除接合状态所必须的释放力大于用于把所述引导套和所述轴承支承套结合为一个组件所必须的锁紧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被构造为使得能够重现所述定位钩在所述定位接触面上的接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接触面是通过凹部制备的,所述凹部在内缘区域内延伸,该内缘区域在所述引导套的正面和外周面之间的内孔端面范围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被构造为使得所述定位接触面相对于所述凸缘面的错开尺寸至少相当于所述定位钩的钩长度(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被构造为使得所述定位接触面相对于所述凸缘面的错开尺寸至少相当于所述定位钩的钩长度(I)和所述凸缘部的板厚度(t)的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保持接合状态期间,在所述定位接触面和所述定位钩的相互配合中实现的固定结构发挥抗转动固定装置的作用,以避免所述轴承支承套相对于所述引导套的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套的凸缘部上制备有至少两个凹部,用以形成相应的所述定位接触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夫勒两合公司,未经谢夫勒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08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式轴头密封
- 下一篇:带有内部直接通水冷却降温装置的轴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