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缝机针杆孔与上轴前孔间距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9892.5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47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石其峰;徐洪忠;尹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缝机针杆孔 上轴前孔 间距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平缝机的针杆孔中心到上轴前孔前端面之间距离的专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平缝机的上轴前端固定设置有挑线曲柄,挑线曲柄后端面紧靠上轴前套内前端面装入,挑线曲柄的前端装有挑线杆大组件。挑线杆组件通过针杆连杆及针杆接头等零件与针杆连接;挑线杆从机壳上的挑线槽中间伸出机壳,在缝纫过程中起到挑线作用。
挑线槽在加工过程中,是以针杆孔来定位的。所以在加工针杆孔时,对针杆孔中心到上轴前孔前端面的距离尺寸、垂直度、对称度都有一个严格的公差控制,从而保证整机装配及使用性能方面的质量。
现有技术的常规检测中,针杆孔中心到上轴前孔前端面的公差一般是采用上轴垂直量座、针杆量棒、等高块、调节支承、高度尺、百分表等量具,然后见表读出数值。此方法虽然可以较精确地读出所检机器针杆孔中心到上轴前孔前端面的距离、垂直度及对称值,但检测速度太慢、步骤繁琐,并且还要求操作者需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不适合企业大批量的全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率地检测平缝机针杆孔中心到上轴前孔前端面的距离尺寸、垂直度、对称度的装置,且使用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一种平缝机针杆孔与上轴前孔间距检测装置,它包括开设有量棒通过孔的量具座和量棒,所述的量具座的一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可插入平缝机的上轴前孔的检测头,所述的测量头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量具座的一端面及所述量棒通过孔的轴心线,所述的量具座的一端面与所述量棒通过孔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为标准要求的设定值。
所述的量棒具有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的上段的外径略小于平缝机的针杆上孔的孔径,所述的中段的外径略小于所述的量棒通过孔的孔径,所述的下段的外径略小于平缝机的针杆下孔的孔径。
所述的量棒的一端部上还具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在机械加工和检测中,一般会针对性地给予一定的加工的公差范围,只要不超出要求的公差范围,就判定为合格产品,而无须读出精确的数据。因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测时,由于量具座的一端面与量棒通过孔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为标准要求的设定值,操作者只需将量具座的检测头轻轻插入上轴前孔,量具座的一端面紧贴前孔端面,量具座上的量棒通过孔与针杆的上孔和下孔的位置相对应。此时插入量棒,如果量棒能够轻松地通过量棒通过孔的就判定为合格产品,如果不能插入,则判为不合格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避免了常规检测的繁琐以及对操作者的专业知识的要求程度,适合大批量的全检,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侧视图;
其中:
1、量棒通过孔;2、量具座;3、量棒;4、一端面;5、测量头;6、上段;7、中段;8、下段;9、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平缝机针杆孔与上轴前孔间距检测装置,它包括开设有量棒通过孔1的量具座2和量棒3,所述的量具座2的一端面4上固定设置有可插入平缝机的上轴前孔的检测头5,所述的测量头5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量具座2的一端面4及所述量棒通过孔1的轴心线,所述量具座2的一端面4与所述量棒通过孔1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为标准要求的设定值。
所述的量棒3的一端部上还具有手柄9,便于操作者持握。
所述的量棒3具有上段6、中段7和下段8,上段6、中段7和下段8的各自外径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以免测量不准确。所述的上段6的外径略小于平缝机的针杆上孔的孔径,所述的中段7的外径略小于所述的量棒通过孔1的孔径,所述的下段8的外径略小于平缝机的针杆下孔的孔径。
在制作该量具时,量棒上段6和下段8的外径与平缝机机壳上的针杆上孔和下孔孔径尺寸对应配合,量棒中段7的外径与量具座2上量棒通过孔1的内径尺寸的极限公差为机壳加工该尺寸公差的两倍,量具座2的一端面4与平缝机的上轴前孔公差配合,量具座2的一端面4要求磨出与检测头5的轴心线垂直的平面以保证垂直度。所述量具座2的一端面4与所述量棒通过孔1的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与机壳加工工艺要求的基本尺寸相同,并且要求这个棒通过孔1的轴心线与检测头5的轴心线相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98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滑餐盘
- 下一篇:一种预装型箱式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