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油脂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9710.4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64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洪 |
主分类号: | B01D17/025 | 分类号: | B01D17/0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油脂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厨房用油污水的隔油、除污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油脂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高级酒店、商务中心厨房用水使用的油水分离器多采用敞开式由带隔板的几个沉淀室组成的隔油池装置,其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大、分离效果差,后经一些改进发明了封闭式油水分离器,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公开的专利号为200720069000.2的“封闭式油水分离装置”为例,该装置虽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采用将电动搅拌装置叶桨深入分离仓中部,分离仓底部未设有任何污泥清除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缺点:首先,分离仓侧面中部设置有出水口,由于污水不断地从进水口流入分离仓,采用搅拌装置的叶桨在分离仓中不断搅拌,分离仓中的水始终处于一种混合状态,无法对污水进行油脂分离,很难保证从出水口排出的水达到过滤效果;其次,沉淀槽采用漏斗形槽底,由于漏斗形槽底与中间圆筒形相接处会产生流动死角,同时混合型污水中较重沉淀物会粘黏在槽底,在不断的分离中,污泥沉积会越来越多最终容易造成出泥口阻塞,无法正常排泥,而在排泥口没有安装任何方便疏通装置,这将大大增加设备维修成本;再次,由于分离仓是一种封闭式装置,在分离仓上未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检查内部工作情况的检修装置,如果分离仓内部出现异常,将很难发现原因,及时进行维修;最后,此装置的通气管未与任何管道连接,直接与空气相通,易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维护方便、油脂分离效果好、污泥排放顺畅的油脂分离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油脂分离器由进水口、过滤网、分离仓、加热器、温控器、驱动装置、排油阀、排油管、油脂收集桶、刮泥机、传动轴、防堵装置、排泥管、排泥阀、活动接头、污泥收集桶、排水口、法兰、检修窗及通气管构成,分离仓由顶部锥形集油区、中部圆筒清水区、底部锥形集泥区三部分组成,分离仓顶部集油区安装有加热器、温控器、驱动装置及排油管,排油管安装有排油阀与油脂收集桶连接;排水口、进水口分别设置在分离仓清水区两侧面,排水口和进水口连接管道通过法兰分别与分离仓连接,排水口处于中部,进水口相对排水口偏上,进水口设置有过滤网;分离仓底部集泥区设置有刮泥机、防堵装置、排泥管,排泥管上安装有排泥阀以及活动接头并与污泥收集筒连通;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轴为刮泥机提供动力。
所述的分离仓中部安装有检修窗。
所述的在排水口和进水口连接管道、分离仓、油脂收集桶、污泥收集桶上均安装有通气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分离仓底部集泥区安装刮泥机、防堵装置,在分离仓中部安装检修窗等的技术改进具有如下明显效果:(1)油脂分离器中部为圆筒结构,利用油、水、污泥的比重差异进行自然分离,而无需采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分离;(2)利用分离仓底部刮泥机将底部残留的沉淀物刮起,使污泥能够及时地排出;同时排泥管底部安装防堵装置,能够使排泥管能够顺畅地排出污泥;(3)分离仓中部安装有检修窗可以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分离仓内的工作状况并及时发现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置合理、油脂分离效果好等明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油脂分离器主视结构剖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油脂分离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洪,未经王国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97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