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芳香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9412.5 | 申请日: | 200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93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布莱恩·比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华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03 | 分类号: | A61L9/03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美国犹他州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芳香器,特别涉及一种加热芳香材料而发出香味的芳香器。
【背景技术】
芳香蜡烛已经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用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当蜡烛的灯芯点着之后,蜡烛的蜡被加热开始融化,混合在蜡中的芳香剂被释放到空气中,从而使空气增加香味,改善嗅觉感受或者起到医学治疗的效果。
然而,蜡烛形式的芳香器由于其使用明火加热的方式,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污染物,例如丙酮、苯、铅、铅等,这些污染物会随芳香剂一起释放到空气中。特别是,当前有部分灯芯为了降低蜡烛燃烧的速度,将部分金属添加到灯心中,在蜡烛燃烧时,这些金属会被释放到空气中并被人体吸入,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另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气体或杂质虽然没有毒性,但是这些气体或杂质的气味会对芳香剂的气味产生影响。
更严重的是,由于使用火焰加热蜡烛而释放芳香剂,在无人看管的时候,燃烧的蜡烛容易引发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须使用明火加热芳香材料而发出香味的芳香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芳香器,包括托盘、加热部及支撑部,所述托盘用于放置芳香材料,所述加热部内设有通电后产生热量的发热元件,所述加热部由支撑部支撑使所述加热部靠近所述托盘以加热所述芳香材料。
其中,所述发热元件为灯泡。
其中,所述灯泡为卤素灯泡。
其中,所述加热部设有反光面将所述灯泡发出的光束反射到所述托盘放置所述芳香材料的位置。
其中,所述芳香器还包括含有芳香剂的芳香材料。
其中,所述芳香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发热元件电连接以调整所述发热元件的功率。
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调节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加热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托盘相连,所述调节部装配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以调节所述加热部与所述托盘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枢轴,所述加热部可绕所述枢轴转动并偏离所述托盘的正上方。
其中,所述发热元件为电热盘。
其中,所述托盘位于所述加热部的上方。
本芳香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了通电后产生热量的发热元件,无须采用火焰加热芳香材料而发出香味,不会产生有毒污染物或其他杂质气体。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不需要很高的功率,也不易引发火灾。
2.采用控制器的芳香器可以通过调节发热元件的功率的方式调节芳香剂的释放速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通过调节加热部与托盘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芳香材料的受热程度,从而调节芳香剂的释放速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转动加热部使其偏离托盘的正上方,还可以用传统的方式点燃芳香材料释放芳香剂,而不会对芳香器产生污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芳香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芳香器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芳香器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四的芳香器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五的芳香器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的芳香器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加热芳香材料,无须使用明火。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芳香器100包括托盘110、加热部120、支撑部130及控制器140。芳香材料200放置在托盘110上。芳香材料200为蜡和芳香剂210混合而成。芳香材料200可以制成传统蜡烛的形状,例如图1所示的圆柱形,或其他任何形状,如球形、立方体形等。
加热部120由支撑部130支撑,使加热部120靠近芳香材料200。加热部120内设有通电后产生热量的发热元件。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为灯泡124。灯泡124可以为卤素灯泡或白炽灯泡。灯泡124通电后发热发光,芳香材料200受热和光照影响释放出芳香剂210。
控制器140与灯泡124电连接以调整灯泡124的功率,控制器140可以为连接在灯泡124与电源电路之间的可变电阻,通过调整电阻阻值调整灯泡124的工作功率。从而,灯泡124的发光发热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在需要在空气中增加较浓的芳香剂210时,调高灯泡124的功率,使芳香材料200快速释放芳香剂210。如果灯泡124为卤素灯泡,则20瓦特的功率即可满足日常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华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凯华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94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