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科手术内固定材料“克氏针”装置袋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8742.2 | 申请日: | 200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88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玲;高娟;于爱玉;房笑丽;李琳琳;王福玲;靖海波;谭永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开玲;高娟;于爱玉 |
主分类号: | A61B19/02 | 分类号: | A61B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科 手术 固定 材料 克氏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具领域,详细讲是一种装置骨科手术中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克氏针”的袋子。
背景技术
在骨科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使用不同型号、规格的内固定材料,其中克氏针的使用最为常见;以前手术中,护理人员常将各种型号、规格的克氏针混放在一起,置于器械台上,由器械护士或手术医生根据需要进行挑选使用,往往因放置混乱而出现清点、取用不方便或型号、规格不全的状况,致使手术中因克氏针型号、规格缺少而打开另外的器械包以及术中剪截克氏针的情况,这样既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危险性,又降低了手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及操作方法中因内固定材料混放而导致管理无序、工作效率不高以及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痛苦及生命危险等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节省人力资源、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痛苦和生命危险、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的骨科手术内固定材料“克氏针”的装置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应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克氏针”装置袋区、袋盖延伸区、捆绑带区三部分组成;“克氏针”装置袋区为双层纯棉布缝制,其中包括:长针袋为并列缝制的6个20×4cm、两针袋间隙0.5cm的纵向针袋,短针袋为两个上下纵列的8×3cm短针袋,两袋间距4cm,双层袋盖为30×20cm;袋盖延伸区为30×10cm单层纯棉布缝制;捆绑带区为40×0.5cm双层纯棉布缝制的条形布带。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将克氏针按装置袋上标明的型号、规格及数量在术前装入袋中,捆绑后放入器械包内进行高压消毒;术中将该装置袋摆放于器械台上,按手术需要提取各种型号、规格的克氏针,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 “克氏针”装置袋区
A1长针袋 A2短针袋 A3双层袋盖
B袋盖延伸区 C捆绑带区 型号标识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A为“克氏针”装置袋区,其中A1为长针袋,A2为短针袋,A3为双层袋盖,B为袋盖延伸区,C为捆绑带延伸区;骨科手术内固定材料“克氏针”装置袋采用纯棉布,分别剪裁为A区30×40cm,A+B区50×30cm,形成A1为40×20cm(双层),A2为8×3cm(双层2个),A3为30×20cm(双层),C为40×0.5cm(双层)。制作时,先将A与B的30cm边缘取齐,各边缘缝在一起,再将A1(双层)20cm边与A+B双层底边及侧边对齐,A1(双层)按照20×6cm每个长针袋缝制在A+B4cm的袋底上,长针袋间隙为0.5cm;将A2(双层)每个短针袋分别与A1的上边、下边取齐,对齐侧边缝制成上下位置两个纵向针袋,相邻两袋边缘间距4cm;制作C区时缝制成40×0.5cm(双层)的条形捆绑带,固定于装置袋侧边的中间位置,用于捆绑卷后的装置袋并放入器械包内进行高压消毒灭菌;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骨科手术内固定材料“克氏针”的装置袋,手术前将术中所需“克氏针”装入相应的长短针袋中,放于器械包内进行消毒,手术中置放于器械台上,便于术中使用;手术后清点、补充袋内克氏针,重新放入器械包内消毒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开玲;高娟;于爱玉,未经张开玲;高娟;于爱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8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淋浴喷头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加热式咖啡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