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震建筑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8340.2 | 申请日: | 200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79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呈辉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4B1/36;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岱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建筑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特别是抗震建筑物。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物通常由位于地上部分的上部结构和用于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的地下结构组成,其中地下结构位于地面之下,通常设置在楼基坑体内。
这种结构的建筑物在施工完毕后,建筑物地下结构与地面以下部分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使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屹立于地面之上。这种结构虽然简单,成本低,但是其抗震能力较差,在发生地震时,受地震波的影响,会造成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抗效果明显的抗震建筑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抗震建筑物,包括建筑物本体,其至少包括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的地下结构,所述的地下结构位于楼基坑体内;在所述的地下结构与楼基坑体之间设有弹性缓冲层。
特别是,所述弹性缓冲层为多根安装在地下结构下表面与楼基坑体上表之间的弹簧。
特别是,所述弹性缓冲层为多根安装在地下结构侧面与楼基坑体侧面之间的弹簧。
其中,所述的楼基坑体内表面为钢结构或钢板制成。
采用上述的结构,当地震发生时,弹性缓冲层对地震波有缓冲作用,通过缓冲层内部结构使地面与建筑物的地下结构能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和垂直方向产生相对位移,使地震强度得到减弱,从而大大地降低建筑物由于地震产生毁损的可能,从而起到抗震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抗震地下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抗震建筑物,包括建筑物本体,其至少包括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的地下结构1,所述的地下结构1位于楼基坑体3内;在所述的地下结构与楼基坑体之间设有弹性缓冲层2。
其中,所述弹性缓冲层2可以为多根安装在地下结构下表面与楼基坑体上表之间的弹簧以及多根安装在地下结构侧面与楼基坑体侧面之间的弹簧。所述的楼基坑体内表面为钢结构或钢板制成。
如图1、图2所示,地下结构1底部和周边设置有多根弹簧2规则排列组成的缓冲层,图示为弹簧,还可以采用其他弹性物,如弹性钢板、高强度的泡沫塑料等,地下结构1与弹簧2采取刚性连接,弹簧2另一端分别与楼基坑体3的底面和侧面内壁刚性连接,楼基坑体3设置在地面,与大地连为一体,楼基坑体3由钢板组合而成,呈上端无盖的五面体盒形状,如图所示,钢板的厚度以及具体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建筑结构和建筑物的地下结构或缓冲层需要设计,其中,弹簧3的参数以及刚性连接的具体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上述结构的抗震地下结构,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通过地壳将震动传递给与其连为一体的楼基坑体3,进而传递到缓冲层(弹簧)2,缓冲层2底端随地面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和垂直方向震动,而缓冲层2顶端与地下结构刚性连接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相对静止状态,设置在楼基坑体3底面内壁和地下结构1底部之间的缓冲层2可以使建筑楼相对地面在竖直方向产生预定位移量,而设置在楼基坑体3侧面内壁和地下结构1周边之间设置的缓冲层2可以使建筑楼相对地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产生预定位移量,通过弹性缓冲层允许建筑楼与地面的相对移动结构从而实现保护建筑楼不被损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利用上述结构的抗震建筑物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呈辉,未经刘呈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8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高电容二极管的方法及其结构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