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旋盖式初雨弃流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28190.5 | 申请日: | 2008-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46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 发明(设计)人: | 安逢龙;傅丽;栾健;司武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6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旋盖式初雨弃流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初雨弃流装置。适用于雨水收集利用的过程中。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雨水收集利用的逐渐重视,雨水收集量也随之增加。由于长时间没有降雨,雨水淋洗了很多大气污染物,而且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冲洗了露天受雨面的灰尘以及可溶的与不可溶的杂物,这部分雨水被称为初雨,其污染威胁不能再被忽视,应被排放。由于污染物只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因此,控制初期雨水(即初雨)成为雨水利用系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面对这种情况,初雨弃流装置就应运而生了。
传统的初雨弃流设备有很多种,但都存在不足的地方。
1、建造空间较大。很多设备是将所有的初雨收集起来,并将收集的初雨作为动力装置,在初雨收集完成后进行雨水收集。对于面积较大的场所,初雨的流量是很可观的,将其全部收集需要很大的空间,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2、需要电力或其他动力。一些初雨弃流装置是利用电子流量计或其他类似设备检测雨水的流量,根据面积计算出初雨量,并将其排放。由于使用了电力或其他动力设备,在缺少动力来源的场所就显得十分麻烦。
3、制作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初雨弃流装置的不足,不但节省空间、制作简便而且无需动力,也不像其他设备一样收集初雨,而是直接将其排放,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其示意如图1所示。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详细描述。
固定轴选用的是长6~10厘米直径为3~8毫米的光滑不锈钢轴。管顶的固定轴是用来固定、翻转挡板的。管侧的固定轴是为了保持静止状态下挡板的位置。固定轴的安装则是使用两层宽约8~10厘米的半管体用专用粘合剂固定。挡板由厚度为3~4毫米的塑料板构成,大小由集水管口径来决定。形状为上圆下方,最上方再突出一个长6~8厘米,宽4~6厘米的矩形板体,用来固定重物和集水桶。分流槽是用ABS树脂板,利用塑料胶带和专用粘合剂制作而成。其长度与挡板相同,宽度和高度为2~3厘米。槽底设置有若干个孔洞,其数量和大小是由初雨的量来决定的。其中一个孔洞连接有取水管(取水管的直径由孔洞的大小决定),将初雨通过事先钻好的集水桶桶盖上的孔洞引入集水桶。其他孔洞则将初雨直接排放。集水桶的容量是由初雨量决定的,原则上其容量尽量小,以2~10升为佳。重物的重量只需比集水桶的最大重量略小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旋盖式初雨弃流设备示意图。图中1.固定轴2.挡板3.分流槽4.重物5.取水管6.集水桶7.集水管。
图2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水管2.挡板3.固定轴4.分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原则上是安装在雨水下流弯管处的,将弯管做一定倾斜即可达到目的,如图2所示。当初雨通过集水管流出时,由于挡板的存在,雨水将通过挡板流入分流槽,再经取水管流入集水桶。当集水桶的重量大于重物的时候,挡板就会沿管顶的固定轴旋转,从而打开管口,使雨水进入管体,这样就达到了排放初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81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销
- 下一篇:一种新型罐式保温运水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