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选择性保护断路器的主触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8041.9 | 申请日: | 2008-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29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敖登贵;邓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7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选择性 保护 断路器 主触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断路器的主触头装置,特别是一种选择性保护断路器的主触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断路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终端配电系统中,小型断路器具有过载长延时和短路瞬动两段保护,对于上下级保护而言,线路或设备一旦出现短路故障,就可能会有越级跳闸现象发生,导致大面积停电。因此就需要一种具有选择性保护功能的断路器,要求线路或设备一旦出现短路故障时,仅将出现短路故障的线路停电,而其它线路仍然正常供电。
选择性保护断路器为了实现有选择地跳闸保护功能,不仅采用了主触头,还采用了副触头,这种断路器对主触头提出了以下必要的功能要求:一是触头的通/断必需受电磁机构、操作机构和脱扣机构的平行控制;二是触头机构的体积要尽可能小,以符合小型断路器的要求;三是通/断动作可靠,不允许在短路状态下退回到接通位置;四是电弧要小,以确保安全等级。
现有技术的选择性保护断路器如第200520045094号中国专利所公开的选择性保护开关,该开关包括脱扣机构、操作机构、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和电磁机构,其中第一触头是断路器的执行元件,主要用于接通和分断主回路的电路。第二触头用于控制支路回路的通/断。为了从功能上区别同一断路器中的两套触头,通常将控制主回路通/断的触头称之为主触头,控制支路回路通/断的触头称之为副触头。
现有技术的选择性保护断路器的主触头装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触头接触压力不稳定,其原因是提供触头接触力的弹簧在触头接通时受热,而使其弹性力发生改变;二是结构复杂、体积大;三是没有防止在短路状态下退回到接通位置的机构,在电磁机构的短路电流在过一个半波过零点的瞬间时,有可能使主触头在短路状态下由断开位置退回到非预期的闭合位置,造成主触头的损伤;四是采用单断点式,电弧大且熄灭慢。因此,人们致力于改进现有的断路器的触头系统,提高断路器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低压断路器制造的难度和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满足新一代选择性保护断路器对于主触头装置的要求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的选择性保护断路器的主触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选择性断路器的主触头装置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选择性保护断路器的外壳内包括具有动触点的桥式双断点动触头及其触头支持、具有静触点的静触头、至少一个用于提供主触头闭合接触力的触头弹簧、操作机构和电磁系统,所述触头弹簧(19和/或20)安装在触头支持13的内部,所述的动触头16、触头支持13和触头弹簧(19和/或20)按常闭触头结构形式连接安装,以使所述主触头装置在无外力作用下,两个动触点(2、10)分别与两个静触点(4、12)自动闭合;所述电磁系统106上设置有防短路接通机构,用于防止主触头在短路电流尚未被切断的情况下由分断状态退回到接通状态;在所述触头支持13上,设有多个耦合结构,用于接受所述选择性保护断路器的操作机构101和/或电磁系统106和/或电磁系统的防短路接通机构的耦合。
当所述操作机构101和/或电磁系统106和/或电磁系统的防短路接通机构通过所述耦合结构向触头支持13施加一个大于触头弹簧(19和/或20)的弹性作用力时,动触头16与静触头分断、和/或停留在分断状态;当所述操作机构101和/或电磁系统106和/或电磁系统的防短路接通机构对触头支持13均无作用力时,动触头16会自动与静触头闭合。
所述的常闭触头结构,是由触头弹簧的一个臂连接于动触头16,而触头弹簧的另一个臂连接于固定在外壳1上的销轴5所形成。所述的触头弹簧是扭簧,它套装在所述外壳1上固定的枢轴15上。
所述的耦合结构是形成在触头支持13上的凸面50和/或凹槽30和/或力臂40。所述的形成在触头支持13上的耦合结构的凹槽30与选择性保护断路器的操作机构101的脱扣销7耦合。所述的形成在触头支持13上的耦合结构的凸面50与选择性保护断路器的电磁系统106的联动件60耦合。所述的防短路接通机构由设置在电磁系统106上的摆杆80和阻拦臂90构成,通过与所述触头支持13上的力臂40的耦合所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80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