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漆废气回收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7527.0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35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蔡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欣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4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 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漆 废气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漆废气回收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以迭层式扩大断面吸附苯类的喷漆废气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所有的喷漆都会产生废气,因为漆中含有大量的甲苯与二甲苯,直接排气,会产生公害,一般的回收设备采用活性炭,但活性炭的成本较高,一般的吸附装置,需要一个很大的平面,而且要二十四小时操作,成本相当高,基于经济考虑,很少使用者使吸附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应付检查的需要才会使其运行,由于废气中含有漆粒,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会在活性炭的表面沉积,形成一层糖衣膜,严重地影响到活性炭的过滤功用,需要进行更替与处理,也是影响使用和推广的原因;这样,常见的废气回收装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依旧破坏大气层,也会污染环境,加之使用成本和使用不便,更是影响了回收装置的使用和推广,针对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发明人进过努力,得到了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喷漆废气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漆废气回收处理装置,采用预先过滤的方式,将富含漆粒的废气部份进行第一道的过滤,进而使活性炭不易被漆粒废气覆盖,对苯类的吸收作用更加充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漆废气回收处理装置,包括一外框体,所述的外框体上连接有一进气部与一出气部,外框体中含有至少一活性炭吸收室,所述的活性炭吸收室具有至少二层堆栈型的间隔透气板,于一间隔透气板上设有至少二活性炭吸收单元,在两间隔透气板间有一隔离板,让废气经由隔离板导引进入活性炭吸收单元后,由相邻的隔离板导离至一排气通道导至出气部。
上述的隔离板可以倾斜放置,同时,另设有一预滤室,预滤室朝向进气部,所述的预滤室设有一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开设矩阵式排列的数通孔,各通孔分别定位一袋型滤网,预滤室后方以一进气通道与活性炭室相连,通过袋型滤网过滤废漆料等粗杂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去除外框体顶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层迭状的活性炭吸收室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最上层间隔透气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部份的侧视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含预滤室的上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预滤室部份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袋型滤网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处理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喷漆废气回收处理装置,具有一外框体1,于外框体1连接有一进气部11与一出气部12,外框体1中含有至少一活性炭吸收室2,该活性炭吸收室2具有至少二层堆栈型的间隔透气板21;间隔透气板21可以是网状板;或参阅图3,间隔透气板21仅为一对横杆,其中均为通气的空间;于一间隔透气板21上设有至少二活性炭吸收单元20,在两间隔透气板21间有一隔离板22,隔离板22可以倾斜放置,让废气经由隔离板22导引进入活性炭吸收单元20后由相邻的隔离板22导离至一排气通道14导至出气部12;其中的图1显示于外框体内设有左、右各一活性炭吸收室2,这是堆栈式的架构,各间隔透气板21与隔离板22均固定于前固定板17与后固定板18上,两前固定板17间形成进口,让废气仅由此进入,后固定板18在两单元的活性炭吸收室2间为相连,仅允许透过活性炭吸收单元20后由排气通道14顺向导离,如图4和图5所示。参见图3,每一活性炭吸收单元20底的间隔透气板21上含有一框板211,框板211顶面以四角的突起定位一盛放透气盘201,盛放透气盘201上有一不织布袋202,不织布袋202用来填入活性炭的颗粒203,也就是说盛放透气盘201上有一活性炭包;此活性炭包约能有数公斤重,可定期更替,很方便,且活性炭所吸收的气体能运用图9的活性炭处理器4加热释放出其中所含的甲苯类气体再燃烧,或是以拍打等方法清除,便能将活性炭203回收再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欣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欣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75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