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母线伸缩线夹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27464.9 | 申请日: | 2008-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81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宪;王景朝;樊宝珍;侯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G5/00 | 分类号: | H02G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杰 |
| 地址: | 100055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母线 伸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超高压和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领域的变电金具,具体涉及管母线伸缩线夹。
背景技术
由于管母线具有较高的载流量和较大的直径,所以经常被用于超高压和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输送大电流。由于受制造条件和运输等条件的限制,单根管母线的长度不能满足远程传输电流的需要,因而经常需要将多根管母线串联起来使用。这样相邻的两根管母线之间就需要连接机构将所述相邻的两根管母线串联起来。由于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管母线热胀冷缩,其长度会发生变化,同时受到风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管母线会发生运动。上述连接机构如果采用刚性连接,则管母线长度的变化和自身的运动会使得管母线很容易变形、断裂,影响管母线的安全运行。鉴于上述情况,现在的管母线一般采用伸缩软连接机构,即柔性连接,常用的柔性连接机构就是管母线伸缩线夹。
授权公告号为CN201015165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管母伸缩线夹,所述新型管母伸缩线夹由一对设有管母线槽的本体、与本体连接的盖板和连接本体的若干弹性绞线构成,本体间的弹性绞线沿本体轴向截面呈弧形设置,并且上述若干弹性绞线在本体的径向截面呈扇形布设,各绞线距本体管母线槽轴线的距离相等。由于上述专利中的弹性绞线在本体径向截面上呈扇形布设,使得所述弹性绞线在所述管母线轴向上形成凸起,进而导致整个弹性绞线体外轮廓不平滑,在超高压和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容易产生电晕。
公告号为CN2483845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导电管母线双平面接头,公开了矩形导电体作为软连接机构,由于通过所述矩形导电体的电流不均匀,使得所述矩形导电体部分温度较高,部分温度较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电晕产生、避免软连接机构局部过热、安全的管母线伸缩线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母线伸缩线夹,包括一对管母线端部固定件和连接所述两个管母线端部固定件的绞线,所述绞线围绕所述管母线轴线呈螺旋状设置,其形成一圆柱形外轮廓。
其中,所述绞线的节径比为1-8。
管母线端部固定件包括与所述管母线连接的卡箍和与所述绞线连接的绞线连接部。
所述绞线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绞线连接部上。
所述卡箍一端封闭。
所述卡箍包括卡箍本体和与所述卡箍本体配合的盖板构成。
所述卡箍本体和所述盖板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连接,以夹紧、固定所述管母线。
与每个所述卡箍本体配合的所述盖板为多个。
所述绞线为多根,所述多根绞线等间距围绕所述管母线轴线同步缠绕。
所述绞线为铜绞线或铝绞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管母线伸缩线夹,包括一对管母线端部固定件和连接所述两个管母线端部固定件的绞线,所述绞线围绕所述管母线轴线呈螺旋状设置,形成一圆柱形外轮廓,所述绞线在所述管母线轴向上成圆柱形,外轮廓光滑,防止电晕产生,同时所述绞线在管母线径向截面成圆形分布,使得在高压交流电场中每根绞线流过的电流是均匀的,各绞线发热均匀,避免因个别绞线发热不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选用卡箍本体和与其配合的盖板及就绞线连接部作为管母线端部固定件,使得管母线的固定简单方便。选用节径比在1-8之间的铝绞线,保证所述绞线具有良好的伸缩性能和柔性。所述卡箍一端封闭,所述卡箍的另一端由所述管母线封闭,防止异物进入管母线内。选用多个单独设置的盖板连接每个所述卡箍,使得一个盖板连接松动不至影响其他盖板与卡箍的连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绞线在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卡箍,2-绞线连接部,3-绞线,11-卡箍本体,1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未经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74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止式无环流变负载进相器
- 下一篇:一种无线双机对连网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