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尼可调式摩托车后减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26807.X | 申请日: | 2008-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69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钟 |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 磊;秦月贞 |
| 地址: | 3622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调式 摩托车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可调式摩托车后减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摩托车后减振器阻尼器主要由一根弹簧组成,大多采用液压油储油室的结构方式,在摩托车运行过程中,由于地面凹凸不平产生震动,该震动的动力通过车轮传给减震器,通过阻尼器吸收大多数震动的动力此时震动的能量主要被缓冲弹簧吸收储存,使震动减缓,从而达到减震的作用。但是这种减震器的阻尼器弹簧,由于阻尼不可调,很多情况下阻尼特性与减震弹簧特性不匹配,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会严重毁坏,甚至弹簧完全失去减震的作用,并且储油室的渣滓会增多,气油混为一体,可压缩性不强,阻尼器无法发挥很好的减震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可调式摩托车后减振器,以克服现有产品阻尼不可调,阻尼器易损坏,无法发挥很好的减震作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阻尼可调式摩托车后减振器,主要包括储油管、气囊、活塞组件、调节顶杆和减震弹簧,所述储油管内部设有导向套,外部设有上弹簧座,所述导向套固定在储油管的后端,所述上弹簧座固定在储油管的前端,所述储油管顶端通过铝接头连接气囊,储油管和气囊有连通的回油座系统,所述活塞组件由活塞杆、活塞环、阻尼调节杆芯、阻尼弹簧和调节堵头构成,所述活塞杆的后端被中间接头包覆,共同连接调节顶杆,所述中间接头外部设有下弹簧座,所述活塞杆的前端通过导向套固定在储油管的内部,所述活塞环通过内六角螺母固定连接活塞杆,位于储油管内部、导向套左侧,所述阻尼调节杆芯通过密封圈和封口垫片固定后部于活塞杆中央,所述阻尼调节杆芯的顶端为圆锥状,所述阻尼弹簧一端固定套装在阻尼调节杆芯顶端的外部所在的活塞杆内壁,另一端套装在调节堵头后端所在的活塞杆内壁,阻尼调节杆芯和调节堵头间设有流通孔,所述调节堵头为T字型中空,调节堵头T字型的头部探入储油管内,调节堵头尾部位于活塞杆的活塞环所在部位内部,所述调节顶杆的一端与阻尼调节杆芯固定连接,调节顶杆的另一端与调节手轮相连,所述调节手轮外面有手轮护套,所述减震弹簧前端通过锁紧胶钉和内六角螺母固定在储油管外部的上弹簧座上,减震弹簧的后端固定在中间接头外部的下弹簧座上,所述减震弹簧和下弹簧座之间固定有减震橡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阻尼器可调的结构,能根据具体环境需要,调节阻尼到合适的阻尼力值,解决阻尼特性与减震弹簧特性不匹配;充气式液气分离结构,除气囊组件内充有压缩气体外其余部位均没有气体存在,很好的发挥气囊内气体良好的可压缩性,及油液流动所产生的阻尼。油、气两者的组合在这款设计中能够很好的控制阻尼特性的圆滑性,以及更好的消除一般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能够起到很好地减震效果、减小噪音,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阻尼可调式摩托车后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阻尼可调式摩托车后减振器的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储油管;2、气囊;3、活塞组件;3-1、活塞杆;3-2、活塞环;3-3、阻尼调节杆芯;3-4、阻尼弹簧;3-5、调节堵头;3-6、流通孔;3-7、六角螺母;3-8、密封圈;3-9、封口垫片;4、调节顶杆;5、减震弹簧;6、导向套;7、上弹簧座;8、油封;9、储油管封口;10、铝接头;11、回油座系统;12、中间接头;13、下弹簧座;14、调节手轮;15、手轮护套;16、锁紧胶钉;17、内六角螺钉;18、减震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钟,未经吴金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68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