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骨架内侧第一主骨的组成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26727.4 | 申请日: | 2008-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06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郭世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世鑫 |
| 主分类号: | A45B25/02 | 分类号: | A45B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伞骨 内侧 第一 组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伞具,特别是关于伞骨架内侧第一主骨的组成结构。
背景技术
本案所称的伞骨架内侧第一主骨在伞具中的配设形态如图1所示,在第一主骨10上接设有不同的接头用以接合其他伞骨架组件,本案所针对的是一种接头为金属材质制成而骨杆是以塑胶或玻璃纤维材质制成的第一主骨,如图2及图3所示,其为该种第一主骨一般的组接形态,第一主骨100是由骨杆101及设有枢接部103及结合部104的接头102组接而成,该接头102与骨杆101的接合方式是利用结合部104包套于骨杆101上,为防止松脱或移位而在结合部104背面以机具打入一内凹点105,然而此种接合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却经常产生松脱的情形,其主要原因是在于内凹点105与骨杆101的接触面积太小,无法有效的让接头102与骨杆101紧密牢固接合,因此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便容易产生松脱,实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伞具组件中的伞骨的结构改良,特别是针对伞骨架中的内侧第一主骨的构成形态所为的改良,其目的在于,使第一主骨的构成构件间的组接能更为紧密固合,并改良上述现有结构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伞骨架内侧第一主骨的组成结构,包括骨杆、左接头、中间接头及右接头,其特征在于,在骨杆顶面形成有一沟槽,所述左接头、中间接头及右接头皆形成有枢接部与具有双边夹合板的结合部,所述各接头通过其结合部的夹合板与骨杆包夹组接,且夹合板的缘边包夹内覆于骨杆的沟槽内,结合部与骨杆形成夹扣形态,使各接头与骨杆组接达到紧密固合。
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令各接头与骨杆的结合牢固紧密,无松脱之虞。
附图说明
现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功效,其中,
图1是伞具的伞骨架配设形态;
图2、3是现有伞骨架内侧第一主骨的组成形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伞骨架内侧第一主骨的组成构件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伞骨架内侧第一主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伞骨架内侧第一主骨横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伞骨架内侧第一主骨组成结构形态如图4所示,该第一主骨10是由骨杆11、左接头12、中间接头13及右接头14等构件所组成,骨杆11是由塑胶或玻璃纤维材质所制成,骨杆顶面形成有一沟槽111,而左、右及中间接头12、13、14为金属材质所制成,各接头皆分别设有枢接部121、131、141与结合部122、132、142,而于结合部122、132、142上则皆形成双边的夹合板123、133、143用以与骨杆11接合。
请配合参阅图5及图6所示,左接头12、中间接头13及右接头14分别以其结合部122、132、142上的双边夹合板123、133、143,由骨杆11底面(无沟槽的面)包夹于骨杆11的前、后端及中间处,且夹合板123、133、143的缘边包夹内覆于骨杆11的沟槽111内,让结合部122、132、142与骨杆11形成夹扣形态,使接头与骨杆组接达到紧密固合而无松脱之虞,故获致本实用新型的预期目的。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对本实用新型而言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之进行变换、修改甚至等效,这些变动均会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世鑫,未经郭世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6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