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6276.4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34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达;梁平于;陈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F3/02;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雪静;逯长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性 电路板 应用 液晶显示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软性电路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静电防护机制的软性电路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往往可能损害电子装置内的组件或使得电子装置无法正常的操作。因此,电子装置中通常设置有防护机制,以减少静电放电的情况。以下是以液晶显示模块中的防护机制举例说明。
请分别参照图1A及图1B,图1A绘示传统中的液晶显示模块的铁框的示意图,图1B绘示图1A中的铁框与软性电路板相互接触以接地的侧视图。铁框10具有一主体11及一弹片13。部分的主体11被移除,使得弹片13以弯折的方式突出于主体11外。如图1B所示,弹片13的一端再弯折,以与液晶显示模块50中的一软性电路板20以面接触的方式相互接地。如此,可导离液晶显示模块50中的静电荷。
然而,由于铁框10的一部分被移除(如图1A所示)以形成弹片13,因此使得铁框10的结构强度减弱。另外,请参照图1C,其绘示微粒位于图1B中的弹片与软性电路板间的示意图。当例如是灰尘的微粒30位于弹片13与软性电路板20之间时,弹片13与软性电路板20无法确实地接触而影响了接地的成效。另外,弹片13因是一弯折的结构而具有弹性。因此,弹片13往往易因液晶显示模块50的振动而有位置偏移的情况,使得弹片13与软性电路板20无法确实地接触,而降低了接地的效果。
此外,传统中也有采用例如是焊接的方式来连接软性电路板及铁框以接地,或是设置一导电泡棉于液晶显示模块中来导离静电荷。然而,焊接往往无法重工且增加制造工时。至于设置导电泡棉于液晶显示模块中,不但增加液晶显示模块的厚度,且制造工时及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如何设计出可有效地避免静电放电,以对应地增加液晶显示模块的使用寿命,乃为业界努力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模块,其藉由软性电路板的一接地部与一导电壳体相互接触的方式,来减少静电荷对液晶显示模块的影响。如此,与传统中的静电防护的机制(例如是以铁框的弹片接地、以焊接的方式接地或增设导电泡棉的方式接地)相较,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减少静电荷对液晶显示模块的影响,使得液晶显示模块的使用寿命可对应地增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软性电路板,用以设置于一液晶显示模块的一框架及一第一导电壳体之间。框架包括一主板及一侧板,侧板连接于主板的侧边。软性电路板包括一主体及一接地部。主体用以配置于框架的主板上;接地部延伸自主体并相对主体弯折一预定角度,使得接地部配置于框架的侧板上。接地部具有一金属层,金属层与第一导电壳体的一侧板的内壁接触。软性电路板具有一孔洞,孔洞位于接地部连接主体之处。
其中,接地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软性电路板,用以设置于一液晶显示模块内。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框架、一第二导电壳体及一第一导电壳体,框架、第二导电壳体、软性电路板及第一导电壳体依序叠设。第二导电壳体包括一主板及一侧板,侧板连接于主板的侧边。软性电路板包括一主体及一接地部。主体用以配置于第二导电壳体的主板上;接地部延伸自主体并相对主体弯折一预定角度,使得接地部配置于第二导电壳体的侧板上。接地部具有一金属层,金属层与第一导电壳体的一侧板的内壁及第二导电壳体的侧板的外壁的至少一者相互接触。软性电路板具有一孔洞,孔洞位于接地部连接主体之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框架、一显示面板、一第一导电壳体及一软性电路板。框架包括一主板及一侧板,侧板连接于主板的侧边。显示面板设置于框架内。软性电路板设置于框架及第一导电壳体之间,软性电路板包括一主体及一接地部。主体配置于框架的主板上;接地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接地部的第一端连接于主体,部分的接地部用以被弯折,使得接地部的第二端配置于框架的侧板上,且接地部与第一导电壳体的一侧板的内壁接触。软性电路板具有一第一孔洞,第一孔洞位于第一端连接主体之处。
上述的三种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模块,也可以配置有两个显示面板,分别位于框架的上下两侧以形成双面显示的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6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壳的盖板及具有该机壳的电子装置
- 下一篇:线路板的图案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