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罩组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6226.6 | 申请日: | 200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6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黄火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火土 |
主分类号: | F21V7/10 | 分类号: | F21V7/10;F21V7/22;F21V5/00;F21V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罩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罩,尤指一种台灯灯罩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型的台灯一般在设计上,通常是以一反光罩外覆在一灯泡上,所述反光罩的材质为经电镀处理的不透明的单一实体,使台灯内的灯光可以聚集在反光罩内不会散射开来,而提供较好的照明效果以供阅读或其他需要照明的情况使用。
然而当使用台灯照明进行阅读或处理其他事项的时候,由于反光罩聚光同时也限制了光线只能照射在反光罩下方,造成室内其他角落过于黑暗,因此需要开启室内的其他灯光或者小夜灯,使室内的其他地方有可供辨物的光源,避免整体的室内空间过于黑暗,但这样额外的照明灯光在现今能源价格飙升的年代,似乎显得相当浪费,但是如果不开启灯光照明又会使室内的其他地方过于黑暗,故而传统的台灯设计无法具备环保节能的需求。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上的缺点,市场上便出现了改良式的台灯设计,所述改良式的台灯设计是在反光罩的顶部开窗,这样就有光线可以从反光罩照出,可是这种在反光罩顶部开窗的设计,光线只能照亮对应台灯的天花板,无法照亮到其他地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使台灯减弱了部分聚光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本创作人以累积多年相关领域的经验,创作出一种灯罩组合结构,所述灯罩组合结构除了可以产生较好的聚光效果以供阅读照明使用,并且使光线能够透过反光罩发出微微余光,照明室内空间营造出较佳的环境氛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灯罩组合结构,可以轻易的将透光片安装在反光罩上,并改良反光罩而产生较好的聚光照明效果,以及能够透过反光罩发出微微余光,营造出较佳的环境氛围。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灯罩组合结构是在一台灯的反光罩上端设置复数个凸扣,反光罩的下端设置一凸环,并利用凸扣及凸环在反光罩的外层嵌设复数个透光片,透光片两端分别延伸第一、第二扣持部供凸扣及凸环对应。其中:
所述反光罩为一透光性较佳的白色或透明材质制成,反光罩内层以真空电镀而有聚光的效果,使得所述台灯的光线集中,产生较好的照明效果,另一方面真空电镀层相较于一般电镀层薄,再配合反光罩的薄壁,则可使光线透出反光罩而发出微微余光,营造出较佳的环境氛围。
所述复数凸扣沿着反光罩上端周围以适当距离重复设置,每一凸扣由反光罩上端延伸一底座,底座后端延伸一方杆,方杆的顶端设置一直径略大的圆顶,上述底座的顶面呈一平面以供透光片的第一扣持部放置,所述方杆延伸的圆顶底部与底座顶面的距离大于第一扣持部的厚度,使第一扣持部得以嵌设在凸扣的圆顶与底座的顶面之间。
所述凸环沿着反光罩的下端圆周设置,为环状圆柱外型以供复数透光片固定。
所述复数透光片为半透明材质的色板,透光性佳,光线由反光罩透出后可进一步透过透光片渲染出不同色彩的余光,营造出较佳的环境氛围。每一透光片的两端分别延伸第一扣持部与第二扣持部,第一扣持部的位置与反光罩的凸扣对应,第二扣持部的位置与反光罩的凸环对应,实施时,每一透光片可以呈外凸或内凹的弧形贴合反光罩。
所述第一扣持部为扁平板状,在第一扣持部靠近透光片的位置贯穿一穿孔,所述穿孔宽度大于或等于方杆的宽度,小于圆顶的最小外径,并由穿孔朝垂直远离透光片的方向挖设出一条矩形沟,所述矩形沟的宽度小于方杆的最小宽度,所述矩形沟使第一扣持部远离透光片的一端分开成两部分不再相连,也因此而使得第一扣持部具有较佳的扩张弹性;此外,令穿孔靠近透光片而拉长矩形沟的长度,使矩形沟两侧的体积增加而具有较佳的强度,由于上述矩形沟的宽度小于方杆的最小宽度,使得凸扣置放于穿孔内可以卡持住第一扣持部而不会发生脱落。
所述第二扣持部至少包括一个上嵌板以及两个下挡板,上嵌板位于第二扣持部的上方,下挡板位于第二扣持部的下方,上嵌板与下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凸环的直径,上嵌板与下挡板都为扁平板状,上嵌板外型成一勾状具卡嵌效果,下挡板外型为一梯形板状,所述梯形板面垂直于反光罩的径向,使下挡板增加卡嵌时的强度。
通过上述构造,因矩形沟使第一扣持部具有较佳的扩张弹性,而得以将凸扣的圆顶施压穿过第一扣持部的穿孔,通过凸扣的方杆卡持在穿孔内产生限位,而得以将透光片的一端定位在反光罩的上端;并且,如前述第二扣持部的上嵌板与下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凸环的直径,所以上嵌板与下挡板得以将凸环上、下卡嵌住,使得透光片的另一端定位在反光罩的下端,使透光片固定在反光罩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火土,未经黄火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62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