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麻花钻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6216.2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2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骆权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微创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13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麻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花钻,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更换切削刃部的新型麻花钻。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常规麻花钻包括备有至少一个螺旋出屑槽和刃带的圆柱形刀体,其中出屑槽和刃带循螺旋角至前刀口。麻花钻的的后端可在例如手动工具或钻床的夹头中固定。钻头的刀口为大致圆锥形,具有切削刃,由此一对径向相对的切削刃由带槽刃带的导面和形成带槽刃带端面的钻头的侧面界定。每个带槽刃带的外周都在其前沿具有径向突起部,径向突起部有所不同地称为刃带、圆柱形刃带和支持边。这两个支持边沿带槽刃带的长度延伸。
这种常用的麻花钻,由于钻身和钻头是一体,当钻头刃部磨损以后,就需要重新刃磨,由于一些优秀的钻型如多刃尖钻型、S型钻型等比较复杂,重磨比较困难,重磨价格高。并且由于现在加工对要求刀具使用高性能高速钢、硬质合金等,如果使用整体钻的话,既增加了用户的成本,还造成了材料和金钱的浪费。因此如何制备性能优良、结构稳固、可换头式的麻花钻成为各方人士努力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麻花钻价格高、重磨难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麻花钻,该钻在钻头磨损时仅需更换切削头,而钻身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麻花钻,其包括钻身及设置在所述钻身前端的带有切削刃的切削头,所述钻身前端设置有一定位凹槽,切削头可拆卸式地设置在定位凹槽中。
所述切削头形状与所述钻身相对应所述切削头部分的形状相对应。
所述定位凹槽包括两侧壁、底面和开在两侧壁上的螺丝孔,所述切削头包括两前面、两后面、两刃带、一底面及切削刃,所述两后面与所述两侧壁形状相匹配,所述切削头的底面与所述定位凹槽的底面形状相吻合,所述切削头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孔,该孔与所述螺丝孔位置相对应并以螺钉相连接。
所述定位凹槽的底面设置有一定位块,所述切削头的底面有一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两刃带形状均为螺旋形。
所述切削刃可为任何形状。
所述切削头的横断面为S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换头麻花钻通过将切削头以可拆卸的方式的安装到钻身上,结构简单合理,而且切削部不容易松动,在切刃磨损时仅可将切削头取下换上新的切削头,操作简单,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重磨难题,提高钻削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钻身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切削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图5为图3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麻花钻,其包括钻身2及设置在其前端的切削头1,钻身2呈螺旋形,其前端设置有一定位凹槽21,切削头1可拆卸式地设置在定位凹槽21中,定位凹槽21包括两侧壁22、底面23和开在两侧壁22上的螺丝孔24,切削头1包括两前面11、两后面12(图中只示出一面)、两刃带13、一底面15和切削刃16,两刃带12为螺旋型,其螺旋角与钻身2的螺旋角度相同,切削刃16可为任何形状,切削头1的两后面12与定位凹槽21的两侧壁22形状相匹配,底面15与凹槽21的底面23形状相吻合,切削头1上还设置有孔14,该孔14与螺丝孔24位置相对应并以螺钉(图中未示出)相连接。
为了保证切削头1安装时位置的精度,所述凹槽21的底面还设置有一定位块26,切削头1的底面设置一定位槽17,定位块26和定位槽17的配合,保证了切削头1安装在钻身凹槽21时的精度。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麻花钻在工作时更利于排屑,切削头1的横断面选择为S型,与钻身2横断面相对应的部分的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任何一种实施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微创工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微创工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62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