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便用式筷子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6148.X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32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徐会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会舟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王 军 |
地址: | 134522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便用式 筷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食物稳定筷子,具体是一种多功能便用式筷子。
背景技术
传统的筷子,其每一根的夹持端都是圆柱型的,当用来夹粉条、豆之类的食物时很滑,不容易夹起,对于一些稍硬的食物也不容易夹断,因此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便用式筷子,它克服了上述的不足,它具有夹持食物很稳固,使用很方便,而且,具有多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便用式筷子,它包括:筷体、夹持端,所述的夹持端的周边为纵向凹槽或纵向凸梭或纵向弧形凹槽与凸梭组合形。
所述的筷体周边为纵向凹槽或纵向凸梭。
所述的筷体与夹持端固为一体,筷体与夹持端中轴设置通孔。
所述的筷体为上部与下部通过铰轴铰接,上部与下部分别设置插接凹槽或凸梭,凹槽或凸梭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端的周围具有纵向的凸棱或凹槽,在夹持食物时磨擦力大,夹持食物很稳固,特别是用来夹如粉条、豆之类的光滑食物时不打滑,很容易夹起,对于一些稍硬的食物也能很容夹断,就餐使用很方便。而且,该筷子可以为中空的,中空孔内用于放置吸管,该筷子还可以做成能折叠的,特别对于较高挡次的工艺筷子或银料装饰筷子,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6的B向示意图;
图8为图1-2的周边为纵向凸梭A-A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1-2的周边为纵向凹槽A-A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1-2的周边为纵向弧形凹槽与凸梭A-A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3-4的周边为纵向凸梭A-A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3-4的周边为纵向凹槽A-A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3-4的周边为纵向弧形凹槽与凸梭组合形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夹持端的周围为纵向条形的筷子,其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筷体1、夹持端2,所述的夹持端2的周边为纵向凹槽或纵向凸梭或纵向弧形凹槽与凸梭组合形。
实施例2
夹持端与筷体的周围为纵向条形的筷子,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结构基本同实施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筷体1同样设置与夹持端2相似的纵向凹槽或纵向凸梭或纵向弧形凹槽与凸梭组合形。
上述的实施例1与实施例2在使用过程中,夹持端的周围具有纵向的凸棱或凹槽,在夹持食物时磨擦力大,夹持食物很稳固,特别是用来夹如粉条、豆之类的光滑食物时不打滑,很容易夹起,对于一些稍硬的食物也能很容夹断,就餐使用很方便。
实施例3
筷体与夹持端的中轴设置通孔的筷子,其结构如图3所示,其结构基本同实施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筷体1与夹持端2的中轴设置通孔4。
实施例4
夹持端与筷体的周围为纵向条形的中孔筷子,其结构如图4、11、12、13所示,其结构基本同实施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筷体1与夹持端2的中轴设置通孔4。
上述的实施例3、4在使用过程中,夹持端的周围具有纵向的凸棱或凹槽,在夹持食物时磨擦力大,夹持食物很稳固,特别是用来夹如粉条、豆之类的光滑食物时不打滑,很容易夹起,对于一些稍硬的食物也能很容夹断,就餐使用很方便。该筷子可以为中空的,中空孔内用于放置吸管,从而又增加了一功能。
实施例5
夹持端的周围为纵向条形的可折叠筷子,其结构如图5、7所示,其结构基本同实施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筷体1为上部101与下部102构成,上部101与下部102通过铰轴4铰接,上部101与下部102分别设置插接凹槽或凸梭103,凹槽或凸梭插接配合。
实施例6
夹持端与筷体的周围为纵向条形的可折叠筷子,其结构如图6、8、9、10所示,其结构基本同实施5,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筷体1的周围为纵向条形,所述的纵向条形为纵向凸梭或纵向弧形凹槽与凸梭组合形。
上述的实施例5、6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具有实施例1与实施例2在使用过程中优点,而且,该筷子还能折叠,特别对于较高挡次的工艺筷子或银料装饰筷子,携带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会舟,未经徐会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61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