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光采集和传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6031.1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60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任鸿频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鸿频 |
主分类号: | G02B19/00 | 分类号: | G02B19/00;G02B7/198;G02B7/182;G02B6/00;G02B6/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4001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光 采集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线采集和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可以采集太阳光并进行传输利用的太阳光采集和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光在空气中由于空气密度的不均匀稍微发生弯曲,但这种弯曲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仍然认为是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根据地面上的不同物体对光进行反射、散射和不同程度上的折射,人们可以感觉到万物的美丽可见。太阳光是人类在白天用于照明的唯一光源,为了利用太阳光,人们在建筑物上设置采光窗、采光天棚,以利于更过多的光线直接照射进室内,提高室内的亮度。
但是目前多数建筑物无法保证每个空间内都开设可以让太阳光照射进来的窗口或者采光口,例如多数居民住房的卫生间或者众多的地下建筑,该类建筑物在白日均依靠用电照明装置,这造成了巨大的电力消耗。由于太阳光是无法直接改变传播方向,虽然镜面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防线,但是目前尚无装置和技术可以实现对太阳光的多个方向转换后传输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合理的获取太阳光,并可实现光纤的方便传输并利用与诸如地下室或无法实现正常日光照明的地方进行日光获取的太阳光采集和传输装置,它能够利用太阳光,降低白天用电照明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光采集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光采集和传输装置包括:
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一接收装置的太阳光收集器,该收集器包括一反射面和控制反射面旋转的转动盘;
将反射的太阳光进行接收和传输的太阳光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包括一反射光接收器和传输光纤。
具体的讲,所述太阳光收集器的反射面为一曲面或平面反射镜,反射镜架设在一转动盘上,所述转动盘为控制反射面始终能够将太阳光反射到接收装置的光线感应转动盘。
所述光线感应转动盘包括分别具有光电三极管的感光电路,两感光电路分别经缓冲器连接一比较电路,比较电路连接设置一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一电动机控制连接。
所述两光电三极管相邻并排固定在与电动机转轴同轴的轴套上,所述两光电三极管的感光面均相对太阳光设置。
所述太阳光接收装置包括一反射光接收器,接收器的一端连接传输光纤。
所述太阳光接收装置的接收器一端设置光线转换器,太阳光接收装置通过光线转换器连接光纤。
所述传输光线的光传输末端设置光线散射器,所述光线散射器包括凹透镜。
太阳光经过普通镜面反射的反射效率高达90%以上,目前已经出现的商业化应用的反射镜能够实现99%左右的高反射率。太阳光收集器最佳采用曲面反射镜,它能够将平行的太阳光反射到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提高该范围的光线流明,以提高接收装置的接收光能量。接收装置通过将光线进行折射或者反射,可以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光纤的传输损耗较小,这样绝大多数光线被传输,而极少量的光线被损耗。光纤可以实现无方向障碍传输,在需要对该采集和传输的太阳光进行日常照明使用时,可以在光纤的传输末端设置一散射器,将光线进行如用电照明发光体一样散射,例如凹透镜,这样诸如地下室等建筑物内就可实现如太阳光直接照射的采光效果。
太阳光收集器由光感应转动盘控制实现跟踪太阳光的动作,光感应转动盘为立体转动自动寻找光源方向,能够左右上下自动寻找太阳移动的位置。当光电三极管的感光面侧正好对着光源方向,其电阻变小,两感光电路将该信号分别经缓冲器送到比较电路的输入端,由比较电路输出结果,两感光电路的输出电压达到一致,比较电路输出即为一低频震动波形,双向控制电路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当两感光电路的输出电压不一致时,双向控制电路根据两感光电路输出电压的比值控制电动机转动调整太阳光收集器的方向。
该装置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将阳光引领到白日需用电照明的地下工作环境的地下室,如:地下写字楼办公区、地铁交通、矿藏开采等的部分照明。民用可将阳光引领到厨房、卫生间等,尤其是朝北终日不见阳光的屋子,以达到改变生活环境,杀菌提高卫生与免疫的目的,同时可以节约能源,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光线感应转动盘的组成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鸿频,未经任鸿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60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