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降罐加气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5930.X | 申请日: | 200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49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房永;夏福军;陈忠喜;任彦中;徐洪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邸万杰 |
地址: | 16345***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降 罐加气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去除油田采出水的含油、悬浮固体的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的沉降除油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发展,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方式已经由早期的注水开发方式,发展到现在的注水和注聚合物驱油并存的开发方式,因此相应区域的采出液中含油污水极为常见,造成现有重力式沉降罐的分离效果变差、处理效率降低,增加了过滤段的处理负担。这主要由于水驱采出水含聚合物后水质特性发生了变化,污水粘度增加,降低了油珠浮升速度,油珠颗粒变细小,乳化程度增高、难以聚并;悬浮固体颗粒变细小,稳定性增强,沉降特性变差,在水中呈悬浮状态,难以分离;现有沉降罐仅仅靠重力作用实现油、水、泥的分离,使出水达到过滤的条件是十分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去除油田采出水的含油、悬浮固体的油田采出水沉降除油处理装置,即沉降罐加气浮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内容为:
一种沉降罐加气浮装置,包含有一立式沉降罐罐体,在立式沉降罐罐体的外部设有气浮机构,其中气浮机构包含有一通过一气液多相泵吸水管连接于沉降罐罐体底部的气液多相泵、通过气液混合液进液管与气液多相泵连接的上层、下层穿孔布气管和一通过气液多相泵进气管与气液多相泵连接的气体流量计。
所述气液多相泵与沉降罐罐体中的一中心柱通过所述的气液多相泵吸水管连接。
所述上层、下层穿孔布气管与沉降罐罐体中的一中心反应筒固定连接。
所述在气液多相泵吸水管上的一分口处设一气液多相泵进气管,气液多相泵进气管连接所述气体流量计。
所述立式沉降罐罐体还包含有收油槽、集水槽、进水管和沉降区,中心反应筒设于立式沉降罐罐体的中心,中心反应筒与立式沉降罐罐体的中间区域为沉降区;中心柱中设于心反应筒的中心位置,进水管设于中心柱的下部;收油槽位于立式沉降罐罐体的上部,焊接在立式沉降罐罐体的内壁上,一连通管一端与中心柱连接,另一端连接集水槽,在集水槽下部设有出水管;在中心柱下部设有集水喇叭口和集水支管,集水喇叭口和集水支管通过集水干管与中心柱连接;在中心反应筒的上部,收油槽下部的位置设有配水支管和配水喇叭口,配水支管和配水喇叭口通过配水干管与中心反应筒上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沉降罐加气浮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去除油田采出水的含油、悬浮固体。与现有沉降罐相比能够提高其分离效率。在现有的水驱沉降罐中增加气浮设施,利用气液多相混合泵,产生许多微细小气泡,在沉降罐中均匀释放,微小气泡吸附在悬浮固体表面,带动悬浮固体浮升,使悬浮固体上浮去除,提高沉降罐的处理效率。沉降罐加气浮技术是结合沉降罐结构进行的技术改造,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利用了沉降罐的工艺简单、耐冲击负荷,同时又提高了沉降罐的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水驱聚后含油污水的水质特点,从物理方法的角度分析,采用气浮的方法,增大颗粒之间相互聚并能力、增加颗粒浮升速率,提高分离效果;从化学方法的角度分析,应投加化学药剂使颗粒脱稳,增加相互聚并成大颗粒的能力,提高油、水、泥分离速度。
本实用新型沉降罐加气浮技术是结合沉降罐结构进行的技术改造,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现有的水驱沉降罐中增加气浮设施,利用气液多相混合泵,产生许多微细小气泡,在沉降罐中均匀释放,微小气泡吸附在悬浮固体表面,带动悬浮固体浮升,使悬浮固体上浮去除,提高沉降罐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沉降罐加气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沉降罐加气浮装置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附图以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59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