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窑车基座的边围砖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4615.5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69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夏霞云;郭海珠;于发明;谢志扬;曹飞;李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创导工业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4 | 分类号: | F27D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涛 |
地址: | 10110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基座 边围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陶瓷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窑车结构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窑车基座为钢质结构,窑车基座上设置有窑车砖,在窑车基座四周上设置有由边围砖组成的边围墙。各窑车基座两侧上设置的边围墙之间以及边围墙和窑墙间相互配合形成曲封结构,阻止了热量从窑车上方传至窑车底部。目前,常采用耐火泥把轻质砖(边围砖)黏结起来组成窑车基座边围墙,上述技术方案常会带来下述技术问题:
1.用耐火泥把轻质砖(边围砖)黏结起来,工作繁琐,砌砖之前需要和泥,砌砖过程中要注意上、下层边围砖的位置,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人工成本。
2.边围砖损坏时,由于边围砖之间采用耐火泥黏结,无法单独针对受损的边围砖进行更换,增加经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用于窑车基座的边围砖在砌砖时工作繁琐以及无法针对破损边围砖单独更换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码边围砖,上、下层边围砖间彼此靠自身的凸、凹型定位结构相互嵌合,还可以针对受损边围砖单独进行更换,极大地节省了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和经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窑车基座的边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围砖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型或凹型定位结构,与上表面对应的下表面设置有相应的凹型或凸型定位结构。
所述凸型定位结构和所述凹型定位结构呈阵列式分布。
所述边围砖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边围砖上、下表面设置有凸凹型定位结构,上、下层的边围砖通过该定位结构相互嵌合固定位置从而堆砌连接,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耐火泥,避免了由于耐火泥绝对膨胀量较大而出现的开裂、剥落现象;并且不用和泥、砌砖,大大减少工作时间、降低人工成本;上、下层的边围砖只是堆砌在一起,当某一块边围砖损坏时,只需单独更换该边围砖即可,极大地节省了工作量、降低了经济成本。
采用阵列式分布的凸凹型定位结构,方法简单,工业上易于实现,并且定位效果好,连接紧密,不宜串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堆砌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图中的边围砖10为长方体结构,其上表面设置有阵列式分布的凹槽11,下表面设置有与上表面凹槽11相配合的阵列式分布的凸起12。所述的阵列式分布的凸起12为规则排列的半球形凸起,所述的阵列式分布的凹槽11为与阵列式分布的凸起12相配合的规则排列的半球形凹槽。通过相应的半球形凸起与半球形凹槽之间的配合,使得边围砖上、下层之间位置固定,可以准确堆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耐火泥切砖的过程;另外,边围砖的上、下层之间靠定位结构堆砌,当某一边围砖损坏时,只需单独更换该边围砖即可。
实施例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堆砌状态图。本实施例中的边围砖20、30、40同实施例1的边围砖10相比,其上下表面同样设置有阵列式分布的凸起和阵列式分布的凹槽,但本实施例中的边围砖左右邻边的定位结构分别到左右两侧的距离等于左右分布的两个相邻的定位结构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当两个边围砖同层相邻摆放时,其上层或下层的边围砖可以跨越所述相邻的两个边围砖设置并与其嵌合、连接。如图3,图中边围砖40跨越位于其下层的边围砖20和边围砖30码放。这样堆砌的优点在于:其一,边围砖40与其下层的边围砖20、30通过定位结构固定连接,使上下层的边围砖间固定位置。其二,边围砖40实际上起到了锁定边围砖20和边围砖30的作用,使处于同层的相邻边围砖之间位置固定。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创导工业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创导工业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4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