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一个下料口对多个接料口的无尘受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24455.4 | 申请日: | 200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12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森;刘建辉;王建伟;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3/40 | 分类号: | B65G53/40;B65G5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月娥 |
| 地址: | 064404河北省迁安***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一个 下料口 多个接料口 无尘受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传输机械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用于一个下料口对多个接料口的无尘受料装置,适用于冶金、建材、水泥等行业的一个下料口对多个接料口的物料传输过程。
背景技术
现有一个下料口对多个接料口的物料传输装置中接料口呈水平圆周分布,下料口需要通过旋转与不同接料口对接。由于下料口要旋转,必须与接料口保持足够的自由空间(一般为50mm左右),以达到下料口可以与每个接料口对接后传输物料的目的。由于下料口和接料口之间存在自由空间,物料通过时在快速冲击气流的作用下排放出大量的粉尘,同时有部分物料飞溅出来,对环境造成影响,对物料造成损失。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问题。在下料口上安装带密封的伸缩节,通过伸缩节的快速移动,将下料口伸入接料口内,同时外部法兰安装的密封圈和密封罩将下料口和接料口之间的间隙瞬间完成100%密封;在接料口处安装防止物料飞溅的护板。杜绝了物料传输过程的飞溅损失和大量粉尘的排放,实现物料在对接口处的无损失0粉尘排放传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一个下料口对多个接料口的无尘受料装置,减少了物料传输过程的损失,杜绝这种条件下物料传输过程的粉尘排放,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料口、伸缩气缸、防尘罩、密封圈、伸缩节、接料口。
在伸缩节套装在原有下料口外部,通过三个气缸连接在下料口上,气缸缸杆一段固定在伸缩节上,气缸缸体固定在下料口上。防尘罩套在伸缩节和下料口连接处外侧,可以随伸缩节上下伸缩。密封圈安装在伸缩节下法兰端面的沟槽内。下料口旋转到某一个接料口的上方时,对位极限信号开启气缸供气阀门,气缸缸杆伸出带动伸缩节移动,将伸缩节的下口伸入接料口,同时密封圈与接料口的上法兰紧密接触,实现密封。输料结束,下料管准备给其他接料口放料时,下料口接旋转信号后,伸缩节立即收起,下料口旋转动作接到伸缩节到高位信号后启动。下料口旋转到另一个接料口上时,循环上述步骤。
伸缩节1的长度为300~500mm,直径根据需要确定;伸缩节1通过气缸(液压缸、电动推杆)实现快速移动。伸缩节1外部法兰装有密封圈和密封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物料传输对接口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设计带密封的伸缩节,通过伸缩节的快速移动,将下料口伸入接料口内,同时外部法兰安装的密封圈和密封罩将下料口和接料口之间的间隙瞬间完成100%密封,杜绝了物料传输过程的飞溅损失和大量粉尘的排放,实现物料在对接口处的无损失0粉尘排放传输。并且,结构简单,无需增加操作工的负荷,通过限位信号自动控制所有动作,轻松实现无损失0排放的物料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伸缩节插入接料口时示意图。其中,下料口1,伸缩气缸2,防尘罩3,密封圈4,伸缩节5,接料口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作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个下料口对多个接料口的无尘受料装置由下料口1,伸缩气缸2,防尘罩3,密封圈4,伸缩节5,接料口6组合而成。
具体讲,下料口1上部接旋转法兰,可在360度内旋转,旋转法兰外侧引压缩空气给气缸提供气源。伸缩节5套装在下料口外侧,通过三根伸缩气缸2与下料口相连,伸缩节的下法兰加工一个断面为大半圆型的凹槽,保证密封圈4放入以后不会脱落。弹性防尘罩3一端固定在下料口1上部,一端固定在伸缩节5上部。在接料口6入口安装防溅护板,防止物料飞溅散落。
物料传输前,移动气缸2伸出,伸缩节5下口伸入接料口6防溅法兰内,同时密封圈4将伸缩节5下法兰与接料口6防溅板间的缝隙封闭,实现损失,0排放受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未经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44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使用引流袋
- 下一篇:基于微流控技术的高分子聚合物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