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4270.3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90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和;于国;朱民;丁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F27/29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尚志峰 |
地址: | 10003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导电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
背景技术
当前,在维修变压器时,需要使用钳子夹住导电杆,以防止其转动。因为导电杆的转动容易造成变压器内部铜片的扭转变形,或触碰变压器桶皮而造成接地事故、进而烧毁变压器二次绕组,或造成变压器导电杆内部引线扭断。
然而,使用钳子夹持导电杆时,存在夹不住导电杆的缺陷,而且,夹不住导电杆也会导致导电杆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以牢固地夹住变压器导电杆。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其包括:框体,其上具有可自由滑动的横梁和顶紧横梁的顶紧件;以及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分别安装于框体和横梁上;其中,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形成变压器导电杆的夹持空间。
其中,上述顶紧件为顶紧螺栓。
其中,上述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还包括替换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
其中,上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相对内侧具有弧形开口。更进一步地,上述弧形开口可具有齿形表面。
其中,上述顶紧螺栓的端部形成手柄。
其中,上述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的框体的外侧具有手柄。
其中,上述手柄自框体的拐角处沿框体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
其中,上述手柄自框体的拐角处沿框体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
其中,上述框体呈长方形,横梁平行于框体的宽边。
与现有技术使用钳子夹持变压器导电杆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夹持变压器导电杆,通过旋拧顶紧螺栓可使变压器导电杆处于稳固夹持状态,再握持住固定器的边框即可在操作时防止变压器导电杆旋转。
应该指出,以上说明和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的一可选择的夹块组件;
图3示出了用于图1所示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的另一可选择的夹块组件;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在维修变压器时,替代钳子,用于牢固夹紧变压器导电杆。其包括:框体,其上具有可自由滑动的横梁和顶紧横梁的顶紧件;以及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分别安装于所述框体和所述横梁上;其中,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形成变压器导电杆的夹持空间。下面结合各实施例对上述各特征进行解释。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导电杆固定器。如图所示,框体110呈长方形,框体110上设有平行于框体宽边111的横梁(滑块)150,该横梁150可沿框体110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在横梁120的一侧,由顶紧螺栓120形成横梁150的顶紧件,旋拧该螺栓120即可迫使横梁移动。
一对夹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131、133分别安装在边框110上和横梁150上,该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131、133通过螺钉固定,是可替换的。该第一夹块131和第二夹块133上相对的内侧具有弧形开口131B、133B,这两个相配的弧形开口之间形成了变压器导电杆的夹持空间。该弧形开口上还具有齿形表面131A,以稳固夹持变压器导电杆。
在框架110的外侧,自拐角处伸出一手柄(手把)140,该手柄140沿框架1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与顶紧螺栓120的长度方向平行,以供操作人员握持。该手柄可以焊接于框架上,也可以螺接于框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42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桑树韧皮纤维微生物固态脱胶的方法
- 下一篇:竹原纤维针刺毡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