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葱苗移栽机栽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3865.7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8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曾爱军;蔡国华;刘玉恒;宋卫堂;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A01C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 林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栽 栽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小株距(5~7cm)栽植的作物移栽机栽植器,特别是一种葱苗移栽机栽植器,可实现葱苗等小株距作物的分苗、输送、开沟、扶苗、直立栽植和覆土镇压的作业工序。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许多特色蔬菜的生产已形成规模化种植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如大葱在山东章丘、天津宝坻、河北玉田、安徽临泉等地基本形成了地区规模化的种植经营,但葱苗栽植过程主要靠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制约栽植质量和产品品质的提高,因此,用户对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国内外不同型式的移栽机栽植器有其各自的特点,适合不同作物移栽的要求。按栽植器型式可分为钳夹式、链夹式、吊杯式、导苗管式及挠性圆盘式移栽机。目前国内已有的移栽机主要适用于秧苗株高小于30cm,株距大于10cm的玉米、甜菜、烟草及蔬菜秧苗等的移栽。
由于各自工作原理不同或受机具结构的限制,钳夹式、链夹式、导苗管式、吊杯式移栽机都难以实现秧苗小株距移栽(如葱苗株距只有5-7cm)。我国目前缺乏实用的葱苗移栽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葱苗移栽机栽植器,它的主要特点是适合定植小株距秧苗。
因为挠性圆盘栽植器可以同时夹持多株秧苗,有可能实现秧苗的连续移栽,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其基础上设计了水平分苗输送带及垂直传递输送带,弹性挠盘及柔性扶苗器等,可一次完成葱苗的分苗、送苗、开沟、扶苗和覆土镇压等工序,达到移栽的农艺要求。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机架5、安装在机架5上的地轮3、传动机构4、开沟器6,其特征在于,在机架5的后方安装有包含水平段和垂直段的输送带11,以及弹性挠盘8,弹性挠盘8的对称面及垂直段输送带与开沟器6的前进方向对齐,在弹性挠盘8之间设有其上下、前后位置可调的扶苗器9。
上述的葱苗移栽机栽植器中,所述的垂直段输送带包括两条并列同步向下运行的输送带,其中一条为供苗输送带,另一条为起辅助夹持葱苗作用的辅助输送带,该供苗输送带的上端与所述的水平段输送带相平齐。
上述的葱苗移栽机栽植器中,所述的传动机构4包括固定在地轮3上的前链轮12,与前链轮12连接的链轮13,固定链轮13的横向设置的主传动轴14,在主传动轴14上对称设置的两个大锥齿轮15,分别与这两个大锥齿轮啮合的两个小锥齿轮16,分别固定这两个小锥齿轮16的两个下传动轴21,分别安装在这两个下传动轴21上的两个下滚筒22和两个下链轮17及两个后链轮23,分别与这两个下链轮17构成传动的两个上链轮18,分别固定这两个上链轮18的两个上传动轴20,分别安装在这两个上传动轴20上的两个上滚筒19和24;其中,两个下滚筒22和两个上滚筒19和24上下搭配分别支撑所述的供苗输送带和辅助输送带;两个后链轮23与弹性挠盘8连接,为它们提供动力。
上述的葱苗移栽机栽植器中,所述的扶苗器9的上部为一安装在机架5上的L型支架,其下部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扁状物。
上述的葱苗移栽机栽植器中,所述的弹性挠盘8为两金属圆盘,在其盘面上设有软质材料,防止伤苗。
上述的葱苗移栽机栽植器中,所述的扶苗器9的下部为软橡胶条或毛刷。
上述的葱苗移栽机栽植器中,所述的弹性挠盘8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覆土镇压轮7。
上述的葱苗移栽机栽植器中,所述的机架5前部安装有悬挂架1和四杆仿形机构2。
本机是一种全新型的小株距作物移栽机栽植器。它利用弹性挠盘可同时夹持多株秧苗的特点,通过特制的传动机构,将人工喂入的苗一棵棵通过输送带传递给挠盘,完成栽植,是一种小株距作物移栽栽植器,主要用于小株距密植移栽作物或蔬菜的机械化移栽,可提高栽植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完全不同于国内常用的移栽机栽植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栽植器特别适合于小株距秧苗的密植移栽,株距可达5~7cm,栽植深度8~10cm。
2、传动机构通过三级传动分别驱动输送带和弹性挠盘,秧苗滑移小,不伤苗。
3、利用柔性扶苗器,可保证秧苗直立栽植要求,而且不伤秧苗,通过性好。
4、通过改变传动比或更换输送带,也可以满足常规株距作物或树苗的定植移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组成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8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壁式扩底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
- 下一篇: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