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边坡生态湿地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23491.9 | 申请日: | 200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38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雨春;彭文启;周怀东;殷淑华;冯健;刘晓波;毛战坡;杜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江崇玉 |
地址: | 100038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水质 净化 生态 湿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坡生态湿地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城市及其它河道水质净化的边坡生态湿地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城镇河道广泛存在氮、磷超标的水质问题,通常采用污水处理厂和人工或天然湿地的生态处理系统进行水质净化。由于工艺和运行成本的限制,即使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体中总氮,主要是硝酸盐氮的含量仍然超过地表水质量标准,可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对于许多城市河道由于空间限制,也不可能构建大面积的污水处理湿地,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还存在湿地养护的缺水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清除污水中的氮、磷,实现水质净化,解决北方缺水城市河道水质生态净化的限制瓶颈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边坡生态湿地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边坡生态湿地结构,包括边坡上挡墙,依次设置的水路调节挡墙和透水护基,所述的边坡上挡墙上设有上行水路系统和下行水路系统,所述的边坡上挡墙与透水护基之间的上层设有植物作用基质层,所述的水路调节挡墙设置在植物作用基质层的下面,所述的边坡上挡墙与水路调节挡墙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物理化学强化吸附填料、一级布水填料,所述的水路调节挡墙与透水护基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物理化学强化吸附填料、生态过滤填料。
所述的边坡上挡墙和水路调节挡墙为砖石混凝土结构。
所述的透水护基为生态混凝土预制构建。
所述的一级布水填料为粒径5~10cm砾石材料。
所述的物理化学强化吸附填料钢渣、煤渣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生态过滤填料为不同粒级的砂砾。
所述的植物作用基质层为土壤、植物构成的表面覆盖层。
所述的水路调节挡墙为多个,在水路调节挡墙的下部设有通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实用新型人工构建的边坡湿地构建结构,最大可能地利用河道内的有效空间,如岸坡等,将其改造为具有生态吸附功能的污水湿地处理系统,通过湿地基质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磷、氮等营养盐污染物。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实现磷去除率不小于30%。本结构可使用于城市河道的水质强化净化的生态工程,适合于水利、环境保护、市政等部门采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边坡上挡墙,2.上行水路系统,3.下行水路系统,4.一级布水填料,5.水路调节挡墙,6.物理化学强化吸附填料,7.二级水路调节挡墙,8.植物作用基质层,9.生态过滤填料,10.透水护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边坡生态湿地结构,包括边坡上挡墙1,依次设置的一级水路调节挡墙5、二级水路调节挡墙7和透水护基10,边坡上挡墙1上设有上行水路系统2和下行水路系统3,边坡上挡墙1与透水护基10之间的上层设有植物作用基质层8,一级水路调节挡墙5设置在植物作用基质层8的下面,边坡上挡墙1与一级水路调节挡墙5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物理化学强化吸附填料6和一级布水填料4,一级水路调节挡墙5、二级水路调节挡墙7与透水护基10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物理化学强化吸附填料6和生态过滤填料9,在植物作用基质层8的下面,二级水路调节挡墙7下部设有通水孔,一级水路调节挡墙5与透水护基10之间还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水路调节挡墙。
所述边坡上挡墙1,为砖石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工程强度,可以有效维持边坡稳定。
所述的水路调节挡墙5,为砖石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工程强度,可以有效维持边坡稳定,同时具有透水功能,根据设计要求保证溶质迁移交换的通畅,调节、控制湿地系统中水体的迁移路径。
所述透水护基10,为生态混凝土预制构建,具有一定的抗冲蚀工程强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同时保持水体的纵向交换。
所述的一级布水填料4,为较大粒径砾石材料构成,一般粒径在5~10cm,主要是保持湿地透水性实现均匀布水,并维持湿地基质的工程强度。
所述的物理化学强化吸附填料6,主要为不同性质的填料颗粒,包括钢渣、煤渣等,填料层厚度根据具体要求确定。
所述的生态过滤填料9,为生物砂滤池系统,由不同粒级砂砾构成过滤层。
所述的植物作用基质层8,为土壤、植物构成的表面覆盖层,植物层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同时吸收清除污水中的营养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34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球关节精密微调装置
- 下一篇:伸缩小平台